|   
Cite Bookgarden 城邦阅读花园

Mall
過去與未來之間:政治思考的八場習練

RM 77.31 RM 85.90 10%
(~USD$ 17.93)
Quantity
+
Model
9789865482800
Brand
商周出版
Status
Available Now
Delivery
Usually ships within 6-8 weeks
Delivery Fee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13.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159.7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157.78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175.10
Rate for other regions/countries
Rewards
77 Points
Product Information

ISBN: 9789865482800

出版日期: 2021-05-08

作者: 漢娜・鄂蘭

譯者: 李雨鍾,李威撰,黃雯君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464頁.14.8.

 

如果《人的條件》告訴我們如何以行動愛這個世界,
《過去與未來之間》便是指引我們如何以思考去守護它

★漢娜・鄂蘭自認「寫過最好的一本書」
★簡體中文被消失之作
★繁體中文首次出版,華文世界最完整譯本
★政大政治系副教授 葉浩、臺師大國文系教授 劉滄龍──專文推薦


「漢娜・鄂蘭具有卓越的才能,她能夠賦予日常經驗全新的意義,並為新生者揭露過往的腐朽愚昧。」
──《外交》雜誌(Foreign Affairs

「寫下《平凡的邪惡》和《極權主義的起源》之後,鄂蘭這本書,旨在應對當今的政治僵局和文化混亂。」
──《哈潑》雜誌(Harpers Magazine

「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思考,當涉及具體的社會傳統與文化脈絡時,本身就是 一種政治處境。而更重要的是,提醒世界正處現代科技與道德相對主義威脅的鄂蘭也藉此暗示,全人類已經是一個政治共同體,且正站在過去與未來的『裂隙』(gap)之間 」
──葉浩(本書推薦人、政大政治系副教授)

「這本書以精鍊圓熟的表達方式,分別就傳統、歷史、權威、自由、教育、文化、真理、科技等論題進行思索,八篇獨立文章各自打開引人入勝的思想風景,其中關於於政治自由的剖析,尤其顯示鄂蘭的現代性診斷目光之精準獨到。」
──劉滄龍(本書推薦人、臺師大國文系教授)

「雖然寫作於五、六十年前,但本書的讀者會吃驚地發現,對於深深影響當代生活的『後真相』、『人類世』等主題,鄂蘭早已提出了預言性的深刻洞見。換言之,這是一本極具當代議題性的書。 」
──李雨鍾(本書譯者、臺師大博士後研究員)


《過去與未來之間》被鄂蘭視為她最好的一部作品,這本政治思想文集成書於《極權主義的起源》、《人的條件》等鉅著之後,包含了八篇睿見迭出的文章,呈現出她對不同領域與主題的廣博思考,包括自由、權威、傳統、歷史、政治、文化,以及太空科技的發展。

儘管主題各異,這些文章都流貫著同一種精神。鄂蘭意圖告訴生活在現代世界的你我:過去曾指引人們、賦予我們力量的思想與文化傳統已經中斷,因此我們必須深入歷史河床尋覓這些思想的遺產,並不斷思考當下的現實事件,從中找出未來方向的路標。「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一方面固然是當前的道德與政治困境,卻也是真理向我們閃現的時刻。

鄂蘭認為「所有思想都是來自生活經驗」,本書是她自己的思想實驗,也是她召喚所有讀者一同進行思考習練(exercise)的邀請。儘管寫作於五十年前,但對於深刻影響當代的「後真相」、「人類世」等主題,鄂蘭早已提出了預言性的敏銳洞見。今日的我們,依然可以從她獨一無二的思考中舉步,朝向有著無限可能的遠方。

 

作者簡介
漢娜・鄂蘭



作者簡介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年10月14日出生於漢諾威,在馬堡大學和海德堡大學主修哲學和神學,她的老師們包括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胡塞爾(Edmund Husserl)和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

1929年,年輕的鄂蘭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奧古斯丁愛的觀念》(Der Liebesbegriff bei Augustin),然因德國內部的反猶政策,使她無法在德國任何一所大學教書。1933年,在被蓋世太保短暫關押之後,鄂蘭流亡到巴黎,結識了班雅明(Walter Benjamin)並成為好友,也開始為Youth Aliyah(一個致力於將猶太兒童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組織)工作。1937年,她在巴黎遇見了海因里希・布呂歇(Heinrich Blücher),兩人於1940年結婚,並於1941年移居美國。

1951年,鄂蘭取得美國公民身份,同年出版《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引起巨大反響。1958年,出版畢生最重要政治哲學著作《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1959年,鄂蘭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第一位女性教授,並陸續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等處任教。

1961年,鄂蘭到耶路撒冷為《紐約客》報導艾希曼大審,後整理出版為《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被視為討論反猶大屠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同年出版《過去與未來之間》,並於1968年再度增訂,記錄了鄂蘭在艾希曼審判前後的思考歷程。

1975年12月4日,鄂蘭因心臟病發,在紐約過世。


相關著作:《人的條件(全新修訂版)》



譯者簡介



李雨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當代歐陸哲學、先秦思想,目前致力於研究漢娜・鄂蘭及其當代政治意義。
負責範圍——英文版導言、前言、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並統校全書


李威撰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主修政治思想,曾任新聞編譯、記者。
負責範圍——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黃雯君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曾專職紀錄片工作室英文採訪、字幕翻譯。認為譯者工作不僅在於知識傳達,更在於捕捉原文在另一個語言中的樣貌,以不同語言重新構築同一意義與意象的理解空間。
負責範圍——第一章、第二章
(由梁燕樵修譯)


過去與未來之間:政治思考的八場習練
Shipping Information
ZoneOrder Total (RM)Delivery Fee (RM)
West MalaysiaFlat Rate6.00
ZoneItems/WeightDelivery Fee (RM)
East MalaysiaFirst 1.00 kg13.00
Extra 1.00 kg5.00
SingaporeFirst 1.00 kg25.00
Extra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First 1.00 kg159.77
Extra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First 1.00 kg157.78
Extra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First 1.00 kg175.10
Extra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First 1.00 kg150.94
Extra 0.50 kg30.46
ChinaFirst 1.00 kg96.44
Extra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South Afric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PhilippinesFirst 1.00 kg91.42
Extra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First 1.00 kg162.58
Extra 0.50 kg35.90
Hong KongFirst 1.00 kg80.63
Extra 0.50 kg29.06
IndiaFirst 1.00 kg113.30
Extra 0.50 kg22.28
IndonesiaFirst 1.00 kg107.35
Extra 0.50 kg24.87
JapanFirst 1.00 kg112.97
Extra 0.50 kg35.03
MacauFirst 1.00 kg92.93
Extra 0.50 kg13.82
SingaporeFirst 1.00 kg74.75
Extra 0.50 kg21.49
TaiwanFirst 1.00 kg94.42
Extra 0.50 kg34.76
ThailandFirst 1.00 kg94.10
Extra 0.50 kg28.25
VietnamFirst 1.00 kg98.94
Extra 0.50 kg14.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