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l
隱修祈禱的氛圍

RM 45.00 RM 50.00 10%
(~USD$ 10.44)
Quantity
+
Model
9786269716494
Brand
游擊文化
Status
Available Now
Delivery
Usually ships within 6-8 weeks
Delivery Fee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13.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159.7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157.78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175.10
Rate for other regions/countries
Rewards
45 Points
Product Information

ISBN: 9786269716494

出版日期: 2023-10-04

作者: 多瑪斯.牟敦

譯者: 堵建偉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0頁.19.

 

隱修的祈禱,就是一種處於寧靜、純樸的祈禱
隱修祈禱開花綻放之處的氛圍,就是沙漠的氛圍

  傳奇的天主教隱修士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在1948年出版了自傳《七重山》,該書一時洛陽紙貴、被讚譽為二十世紀的《懺悔錄》。這突如其來的暢銷成就,並未動搖牟敦的心志,他繼續在革責瑪尼修院中,潛心耕耘祈禱、默觀與寫作。1968年,牟敦踏上滿心期待的亞洲之旅,卻因發生意外事故而辭世,身後留下預備出版的《隱修祈禱的氛圍》書稿。在某種程度上,這部遺著透顯出他在悠悠隱修歲月裡的體悟、思索及轉變。

  牟敦並非不問世事、獨善其身的隱修士,而是深知修士們同樣面對著世間男女無法迴避的深層存在問題,並且認為修院的圍牆不該阻隔他們對世界的責任。牟敦在人生最後階段轉向更徹底的隱居生活之前,曾擔任見習修士導師長達十年的時間,深度培育與近身觀察的經驗,也許令他選擇了自己回應時代需要的獨特方式。正如他的摯友、貴格會神學家史體爾(Douglas V. Steere)在本書前言寫道:

  「牟敦熱切地覺察到我們時代的內在危機,以及這時代極度需要的默觀面向。可是,他似乎選擇透過這種方式來對這時代說話:即談論一小群無足輕重之人的狀況,他們自願向『生命的根源』交付了自己的生命。因為若藉由他身為一種靈性按摩師的勞動,他可以令他們鬆弛下來,並幫助他的一些隱修兄弟姊妹擺脫阻礙他們的強大纏繞,那麼他或能派遣一隊人,這些人可以撫觸這世界的心靈,達至療癒。」

  牟敦在《隱修祈禱的氛圍》中精煉爬梳基督宗教的隱修傳統,精闢反思歷代關鍵隱修者的心得,逐步呈顯出默想、默觀、祈禱的豐富面貌與內涵,而這一切最終都扣連著隱修與世界的關係。牟敦對於1960年代世間的動盪不安有著深切的共感,但他始終堅守在修院的崗位,向外發出真摯而具洞見的聲音。本書中文版的問世距離原著發表已超過半世紀,但牟敦的深邃文字依然向此時此地的我們傳遞著不容忽視的信息:

  「隱修士不單尋索他自己的內心:他投身那看來已『離開』卻仍屬其中一部分的世界,深入那世界的內心。實況是,隱修士離棄世界,只為更專注地聆聽來自它內在深處最深層和最受忽略的聲音。」「祈禱並不會蒙蔽我們,使我們看不見世界,而是轉化我們看世界的眼光,並且令我們在上主的光中看見世界、所有人及整個人類的歷史。」

共融推薦

  夏志誠輔理主教(天主教香港教區)
  文之光神父(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總負責人)
  伍維烈修士(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本書校訂者)
  樂峰修士(香港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龐君華牧師(衛理神學研究院實踐神學講師、台灣衛理公會前會督)
  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林高傑德教席副教授〔實踐科〕)
  袁蕙文博士(靈閱文化社榮休社長)
  陳張慧嫈總監(德慧文化創辦人,主責心靈輔導)

  「什麼是祈禱?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不少基督徒千百年來的困擾,不只是想在理性上求明白,更是在靈性和實踐中去掌握。
  多瑪斯.牟敦,經過多年在世俗的浮沉,放下凡塵,步入修院,以生活為祈禱,以祈禱為生活;如果能夠親聞這位現代隱修士對祈禱的的領悟,相信必會大有裨益。
  抱著這樣的求道之心,我展開《隱修祈禱的氛圍》,從牟敦的角度來探討祈禱:私自祈禱和公開祈禱是對立的嗎?行動與祈禱可以如何調和?自我否定及犧牲怎樣對祈禱生活是必要的?祈禱的誘惑是什麼?什麼是靈性的惰性、內在的迷惘?若遇到,可以怎麼辦?面對這些問題,牟敦都自如地從本篤會的靈修傳統及多位聖者的教導,還有他個人的體會,給讀者提供精闢的見解。由於我自己獲益良多,因此,不能不向大家推介啊!」——夏志誠輔理主教(天主教香港教區)

  「牟敦作為嚴規熙篤會會士,是二十世紀靈修大師,雖則與小弟所屬的方濟會靈修有別,但細讀他的作品,卻能夠給予我繼續在天主教內過奉獻生活莫大靈感。儘管聖方濟很有意識小兄弟要過的生活不是那時候的隱修(monastic),但牟敦對隱修祈禱的洞見,遠超過法定或歷史中的隱修生活。難怪本書名叫《隱修祈禱的氛圍》,因為正是這氛圍,造就了基督徒的靈修的氣候(climate)。
  貧道有幸獲邀請參與校訂工作。感恩這基督徒合一見證的機會,原來靈修和祈禱使我們回歸基督徒的基本,不分宗派,不分隱修或任何形式的奉獻生活,都可透過在寧靜、安定、簡樸、專注的氛圍內,於聖三一共融內與主結合,從而更能邁向基督徒合一。」——伍維烈修士(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本書校訂者)
 
  「《隱修祈禱的氛圍》是牟敦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一位具社會行動者、藝術家、詩人、攝影師、神祕家(Mystic)、宗教共融推手及靈修作家等多種人生面向的人,留下的最後一本書,恰好訴說統御他所有身分的事:隱修傳統。在此最如魚得水的領域,他寫下扼要、整全、有機和圓融的隱修傳統導覽。這樣的書很美。
  但為何要讀有關隱修的書?並非隱修有何特別,而是隱修/默觀的精神本是所有基督徒的信仰根本,『缺乏默觀和内在祈禱,教會便不能完成她轉化和拯救人類的使命。』因此,此書適合每一位基督徒去發掘。
  整全、有機和圓融的靈修觀是此書亮點。當中,靈修經驗得到存在主義式的表達,禮儀、公共、教會的祈禱與個人默觀互相成全,行動的修行與默觀缺一不可,彼此扶持,宗教的象徵符號與清淨思緒的祈禱各有功用,沒有偏執。這讓人發掘到,生活的一切都可以在不同位置上交織成為祈禱的助力。
  此書有一個深刻的影響,原來歸心祈禱(Centering Prayer)的名字源自書中這段話:『隱修祈禱並非始於「思慮」,而是由「回歸內心」開始,尋找一個人最深入的中心,在我們整個人和生命源頭的上主臨在中,喚醒我們極深處的存在。』
  盼望讀者在書中找到燃亮默觀精神的幫助,彼此代禱。」——樂峰修士(香港嚴規熙篤會聖母神樂院)

 「《隱修祈禱的氛圍》對中文的讀者而言,可以說是一本既是遲到,又來得是時候的書。作為一本距今五十多年前多瑪斯.牟敦離世前,最後整理的著作而言,的確來得有點晚。但是面對現今時代所處的情境,以及近幾十年來華人教會突然對傳統靈修的重視而言,又可以說是來得正是時候。
  身處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以及面對近來世界種種的災難,世人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候,更需要心靈上的力量。同時,在排山倒海的資訊下,人類也比任何時候,需要突破越來越看不清的前途與方向。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也越來越需要有更真實而深入的祈禱,除了安頓我們的心靈外,信仰的群體也要從中得到上主的指引,真確地看待這個多元至破碎的世界,尋得我們的使命。我們也更是需要在祈禱中,經歷參與上主轉變這個世界的力量。
  閱讀中,明顯地感受到書中充滿了張力,如書中所言這原本是寫給較成熟的隱修者,但似乎也針對『理當對祈禱有興趣』的基督徒。隱修者一方面要『離棄』這個世界,但是『離開』卻是為了要『聽到世界遺留下來更深邃的聲音』。所以這不是逃避,反而是更深的投入,抽離不是為了更有理由批判或詛咒這個世界的不是,而是更慈愛地向這世界的苦難認同。這種祈禱看似消極,實為更積極地、有效地參與這個世界的苦難。
  總結我從書中所得對祈禱的理解,『默觀的祈禱』、『隱修式的祈禱』、『內心的祈禱』都是重要的『農具』,用以除去我們心中的障礙,好開墾我們的『心田』,使我們能在寧靜中更專注地去聆聽、感受上主之愛,並省察我們的信德。最後我們的心田可以結出果實纍纍,有深度及力量地回應這個世界的需要。本書整合了牟敦對於『默觀的祈禱』、『隱修式的祈禱』多個向度的介紹,但並不是為了要探討禱告的『技巧』,而是在提醒著我們祈禱時應有的『態度』,而這正是決定祈禱生活品質的關鍵。
  近來華人教會日益重視靈修,然而現代信徒卻比過去更無法安靜,禱告會易流於僵化,僅僅在重複報告我們的需要。如今導師越多,祈禱的目標有時更加模糊,對有心在祈禱操練的人而言,牟頓這本遲來的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提醒:『缺乏默觀和內在的祈禱,教會便不能完成她轉化和拯救人類的使命。……她會淪為犬儒和世俗權勢的僕人……』」——龐君華牧師(衛理神學研究院實踐神學講師、台灣衛理公會前會督)

  「人類對自大驕狂的美化以及對自我中心的高舉,不單侵蝕人性的美善,也製造當代人的焦慮、失望與痛苦。牟敦指出默觀生活先要放下對虛假自我的依附與迷戀,追求謙卑地愛上主,並在祂的臨在中以敬畏之情善待眾生。
  牟敦的作品啟迪我,默觀是認識與覺察的經驗,默觀者能在世界的喧嘩與紛擾中觸及深層的真相,洞察表象下的真實面貌;在講求表現與成就的競爭舞台背後,看清失去憐憫與公義的破裂關係;在人類的自利與狂妄的慶賀下,觀見壓迫與剝削的苦難。當默觀者能真誠地面對上主與接納本相時,才能從自我幻象的虛空中醒悟,歸回上主之愛的恩寵與活出由衷的慈悲。
  默觀者因著全然信靠上主,能夠自由地產生對他人互愛的行動,朝向在萬事中與上主相遇。牟敦強調在充滿對立與混亂的時代,正是需要這種默觀的維度來使人覺醒,開創出友愛共融之路。」——潘怡蓉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林高傑德教席副教授〔實踐科〕)

  「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操練默觀和內在祈禱,也不是教你如何營造祈禱氛圍,乃是希望那些在祈禱生活中陷入了自滿、自義和自戀的基督徒醒悟過來。因靈性生命的成長是沒有技倆,也沒有捷徑,但卻有障礙。這些障礙會使內心祈禱變成自我尋覓,落入生命的虛偽,沒有以上主為導向的生活。牟敦在本書中強調默觀祈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幫助你找到仁愛和生命。
  真正和深度的默觀,是除去自戀式敬虔的幻覺,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憂懼,並將它貫穿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和各項活動,化為真誠和良善。不但如此,唯有在默觀和內在祈禱中,教會才能轉化和回應拯救人類的召命,否則便會淪為犬儒和世俗權勢的僕人。因此,真正祈禱所綻放的氛圍是沙漠的氛圍,是一種孤單、無助和荒涼的氛圍,唯有憂懼和倒空的心,才能在默觀中唱出沙漠之歌。」——袁蕙文博士(靈閱文化社榮休社長)

  「我相信世人能活出美善,讓世界能夠美好,是造物主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意旨。因此真心感悟牟敦這本『遺著』的中譯出版,是上主給當代華語尋道者的極大恩寵。當今世代的尋道者,如果沒有以『安樂至上、豐餘至死』為自我終極關懷,也並非無感人性、體制、社群及世界深沉破碎及崩壞的痛苦現實,會是怎樣的身影?我在近三年多處天災人禍、驟變無定、黯世黑日的『當代』現象裡,體驗憂懼、虛空、無望的漫漫長夜——此際,這書『黑夜的煉淨』及隱修祈禱的信德之光與愛,向我發出召喚!
  禱告,其實是基督信仰跟隨者及靈性修練者的老生常談,然而禱告者及信仰群體是否能察覺自身『不忠於生命真相』,不墮入自我與上主的疏離,而從憂懼和怠惰真正被釋放出來,大師牟敦這本(整合隱修祈禱傳統、平衡默觀與行動張力及辨識思維及默觀祈禱的)深邃通透『小書』,照亮地引領著我,也將祝福我所接待的生命!」——陳張慧嫈總監(香港德慧文化創辦人,主責心靈輔導)

  「牟敦多年來從他教導和嘗試活出的隱修傳統中所發現的種種智慧,都精煉成這本小書。然而,這是他的精煉;因此,它代表了對於默觀召叫的一種獨特、殊異及二十世紀後期高度個人性的詮釋,然而就像它首次彙編時一樣,如今仍是嶄新且具挑戰性的。」——Sarah Coakley(英國聖公會神學家)

  「牟敦最後的遺言,承載著他自己關於更新的信息核心。……沒有甚麼比重新點燃這些最深度範圍的祈禱,更直接地救贖這個時代、恢復對活在每個人身上的神性形象的感知,以及提升男男女女對彼此內在和外在的責任感。」——Douglas V. Steere(美國貴格會神學家)

  「我希望你能緩慢而正念地閱讀這位具睿智遠見卓識之人的文字,用這種方法來讀:使你的閱讀本身成為一種默觀、一種默想、一種內心的祈禱。」——一行禪師(精神導師、詩人、和平活動家)
 

 

作者簡介
多瑪斯.牟敦



作者簡介



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


  1915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普拉德(Prades),雙親相繼早逝,成長階段在美、法、英各國間流轉生活。曾就讀英國劍橋大學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悠遊於文學及寫作的天地。1941年進入美國肯塔基州革責瑪尼修院(Abbey of Gethsemani),成為嚴規熙篤會的隱修士,從此被稱呼為路易斯弟兄。

  身為隱修士的牟敦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堅守在修院中服務世界。他關注種族議題、抗議越戰、譴責核武,結識參與民權運動的民謠歌手瓊.貝茲(Joan Baez)、創建天主教工人運動的桃樂斯.戴(Dorothy Day)等人。也與一行禪師、達賴喇嘛、鈴木大拙等東方靈修大師來往交流,致力於宗教對話。

  在修院的隱修歲月裡,牟敦不僅深度操練祈禱與默觀,同時筆耕不輟,一生著作超過七十本,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之一。中譯作品包括《七重山》、《默觀生活探秘》、《獨處中的沉思》、《隱修士牟敦悟禪》、《默觀的新苗》、《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生命寂靜的山巔》等。

  1968年,牟敦踏上亞洲之旅,走訪印度的加爾各答和德蘭薩拉、斯里蘭卡的波隆納魯沃古城等地,與不同的宗教領袖會晤交談,最終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洲隱修院領袖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這趟旅程因牟敦在曼谷的下榻處不幸觸電身亡而畫下句點,而他在行前整理好的《隱修祈禱的氛圍》書稿意外成了遺著,是他留給世人的珍貴禮物。



譯者簡介



堵建偉


  香港樹仁學院社會學系畢業,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道學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基督教靜觀靈修學會靈修指導深造文憑,美國神學研究協會(Graduate Theological Foundation)教牧學博士(主修靈修指導)。合編著作有《新世紀的神學議程》(上、下冊),譯作有《生命中的耶穌》、《隱修祈禱的氛圍》。現為小島工房負責人、文字工作者。

校訂者簡介

伍維烈修士


  天主教方濟會小兄弟,曾任職景觀建築師、中學教師等。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宗教碩士(宗教與藝術)及瑞士歐洲研究院表達藝術治療高級文憑。專責以創意過程為媒介,於方濟傳統內,提供個人心靈陪伴、靈修指導,帶領團體工作坊、退省等,推廣以體驗為本的「藝術×生態=方濟靈修」。
 

隱修祈禱的氛圍
Shipping Information
ZoneOrder Total (RM)Delivery Fee (RM)
West MalaysiaFlat Rate6.00
ZoneItems/WeightDelivery Fee (RM)
East MalaysiaFirst 1.00 kg13.00
Extra 1.00 kg5.00
SingaporeFirst 1.00 kg25.00
Extra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First 1.00 kg159.77
Extra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First 1.00 kg157.78
Extra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First 1.00 kg175.10
Extra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First 1.00 kg150.94
Extra 0.50 kg30.46
ChinaFirst 1.00 kg96.44
Extra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South Afric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PhilippinesFirst 1.00 kg91.42
Extra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First 1.00 kg162.58
Extra 0.50 kg35.90
Hong KongFirst 1.00 kg80.63
Extra 0.50 kg29.06
IndiaFirst 1.00 kg113.30
Extra 0.50 kg22.28
IndonesiaFirst 1.00 kg107.35
Extra 0.50 kg24.87
JapanFirst 1.00 kg112.97
Extra 0.50 kg35.03
MacauFirst 1.00 kg92.93
Extra 0.50 kg13.82
SingaporeFirst 1.00 kg74.75
Extra 0.50 kg21.49
TaiwanFirst 1.00 kg94.42
Extra 0.50 kg34.76
ThailandFirst 1.00 kg94.10
Extra 0.50 kg28.25
VietnamFirst 1.00 kg98.94
Extra 0.50 kg14.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