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l
野力再生:翻轉社區營造DNA

RM 63.27 RM 70.30 10%
(~USD$ 14.67)
Kuantiti
+
Model
9786267209066
Brand
左岸文化
Status
Sedia Ada
Penghantaran
Hantar dalam masa 6-8 minggu
Kos Hantar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13.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159.7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157.78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175.10
Kadar untuk wilayah/negara lain
Ganjaran
63 Kredit
Keterangan

ISBN: 9786267209066

出版日期: 2022-12-14

裝訂: 平裝.全彩印刷.240頁.22.

 

野,是地方生猛活力的「野」!
野,是突破既有政策、反省專業限制的「野」!
野,是不被現實條件拘束、用心開創與蛻變的「野」!

  ●人口老化的社區還有再生的可能嗎?
  ●小朋友除了會玩,還能對地方做出什麼貢獻?
  ●神明的意見和專業者的提案相互衝突時,如何解決?
  ●專業者面對「動」不起來的社區,可以如何「興風作浪」?

  15個社區營造案例,
  15則專業工作者摸索踩踏出的顛簸之路
  15段對未來工作者充滿靈感與刺激的經典故事,
  揭開15個地方回春的秘密。

  承繼《城市造反》《反造城市》《反造再起》,
  《野力再生》精選15個在地社區營造案例,
  從審議民主到更深入日常生活的「參詳」(tsham-siông),
  從社會抗議到擁有運作完整的農業產銷循環和社區教育,
  從彼此有嫌隙的社區到藉由朝聖之路重新黏著在地感。
  從台東到馬祖,從台灣頭到台灣尾,
  專業者如何捕捉野力,社區又如何長出自己的主體性?
  15個經典案例、15個值得細細體會的社區再生過程!

  最後,也許這本有關方法的書,
  希望激發的是無招勝有招的「反方法」,
  探索以社區民眾為主體、跳出專業框架的社區設計與社造模式。

  「社區營造在台灣,經常就是一個充滿矛盾、反差強烈的過程。一方面,社造長期有政策與政府資源的挹注,但我們卻又期待居民自發性的動能;另一方面,社造的理念提醒專業者要讓社區主動出擊,不能喧賓奪主,但在社造的過程中,居民仍習慣性地期盼專業者能夠提出問題的解方;此外,無論是政府或民間,大家都知道社造需要長期的經營與推動,無法一蹴即成,但補助單位卻又期待立即的成效,甚至是可以數字化的KPI。

  究竟社區的「動能」要從哪裡來?專業者如何與社區連結、催化社區能量的展現?計畫性與自發性過程之間的平衡點在哪裡?規劃與變化要如何滾動與銜接?計畫型的「介入」或「擾動」可以如何促成「野生」的社區再生?這些就是本書要去回答的問題。」——主編侯志仁

各界推薦

  朱剛勇──貧窮人的台北策展人、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呂欣怡──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吳碧霜──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侯錦雄──虎尾科技大學名譽教授、東海大學景觀系兼任教授
  陳育貞──城鄉潮間帶有限公司創辦人、前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負責人
  陳亮全──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
  陳錦煌──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九二一重建會執行長
  郭麗津──臺東慢食節策展人、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
  曾旭正──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
  黃芳惠──一碼IMMA—人與物的再生基地主理人
  彭渰雯──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
  黃麗玲──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柏宏──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蔡厚男──國立金門大學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副教授
  樓琦庭──珍宇設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這本書不只是行動指南、成果武力展示,而是分享人如何深刻地生活在一方土地,與人一起。每篇文皆可看見撰文者所紮的根,從爬梳地方脈絡、實際行動、反思與調整。 人權運動有句口號:「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替我們做決定。」 《野力再生》中的行動者們,不僅與在地的「我們」同行,更成為了「我們」,使「我們」的定義更加豐富、繽紛。──朱剛勇(貧窮人的台北策展人、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繼《城市造反》、《反造城市》,以及《反造再起》一系列拓展都市空間想像與社區發展願景的精采合集之後,《野力再生》帶給我們十五個「土生土長」、自庶民生活世界萌發的國內社造實例。這些充滿「野力」的行動故事,讓我們看到體制與專業框架之外,存在著各種社會自我修復與創新的可能方式,而觀察、融入、同理,與共作,則是捕獲與培育地方動能的不二心法。──呂欣怡(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過去參與臺灣社區營造推動的經驗,讓我深知引導社區看見自己擁有的資源,進而產生認同,長出力量的過程非常重要,是社區持續營造的動力來源。其中最重要核心價值就是讓社區決定自己的事,擁有勇於決策、承擔的主體性,才能不依賴外來者,進而突破公部門的業務界線,一一解決社區面臨的問題,長出屬於自己的特色花朵。讓社區改變的過程需要有方法,過往的書籍撰寫著重於案例過程描寫,卻鮮少從社區工作者的參與思考及設計方法著手,本書蒐集了十五個案例,讓社區工作者能真切地描述出與社區互動的心路轉折與摸索,及自我對話後沉澱累積的教戰守則,交織呈現出社區設計心法。值得推薦給想要學習社區工作方法,或陷在社區工作中,需要有人對話的你。──吳碧霜(曾任台灣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臺北市社區營造中心執行長、現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本書編著者用心收集了台灣十五個案例,每篇作者均是案例背後的推手執行者,親筆描述參與者的心路歷程,以及過程中的轉折。打破制式營建制度,試著「捕獲」來自於社區與社群的個體與網絡「野力」,形成一個滾動社區成員的學習與參與過程,同時帶動社區的景觀營建與產業經營轉變。該十四個案例經驗匯整成書,成為共同營造永續社造的工作指南。──侯錦雄(虎尾科技大學名譽教授、東海大學景觀系兼任教授)

  《野力再生:翻轉社造DNA》一書的發刊,令人十分興奮。因為,本書編輯的十五個案例都是台灣在地社區的營造成果;其次,這些案例幾乎都是由三、四十歲的中、青代行動者長期投入、參與,與社區民眾共同促成的實作;第三,每個案例的內容要點,乃如「導讀」作者侯志仁所說的,是透過「野力」的社區內在、自發動能與過程形塑的寶貴經驗,而且過程中「捕獲野力」的方式是多樣的,是再造社造DNA的一種途徑,也是台灣在地社造經驗的特色;所以不但值得國人認識、參考,而且可以拿出來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相互交流、分享。──陳亮全(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退休教授)

  從一九九四年起,以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身份,由下而上推動大興路造街美化,到後來由上而下負責921災後重建,以及行政院跨部會整合的「創意心點子計劃」,「社區參與式設計」在協助社區凝聚共識、解決生活生產、災後重建、古蹟保存,甚至健康照顧等難題,一直是譲人又愛且又恨的方式。看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侯志仁教授一九八九年起,從三峽老街歷史調查保存、成立「環太平洋社區設計網路」、出版「城市造反」等書,到最近即將出版「野力再生:翻轉社區營造DNA」,國外到國內,努力在離島、部落、農村到都市,捕捉台灣社區再生的野力,值得慶賀及學習,也誠懇向您推薦。──陳錦煌(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九二一重建會執行長、現新港小鎮醫師)

  在這本書中各篇野性充滿、各自獨特的案例裡,我看見當代規劃設計專業者、地方工作者,因著自身的結構位置不同、想解決的命題不同、握有的工具資源不同,但同樣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更為友善、共好的社群經驗,而有了非典型、各自秀異的地方營造過程。如何打造一個魅力的地方其實沒有SOP,但若能悉心看見每一個地方的「野力」,也開放自己從日常生活脈絡中,與地方共創「野性」的各種可能,相信是這本書對同樣在地方工作的你我,非常珍貴的啟發!──郭麗津(臺東慢食節策劃人、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公司執行長)

  也許,社區營造有千百個名字,由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就看出不同的樣子。但名字其實不重要,某時某地某一群人,做出令自己人、外人乃至後來的人,發自心底的一聲「讚」「「好欸!」,就值得流傳下去了。所以,社區營造不會斷,只會出現更多好例子,繼續感動人,鼓勵大家更用心地走下去。《野力再生:翻轉社造DNA》分享了十五個經驗,從他(她)們的故事,正可以看出社區生活何等寬闊、生命想像何其多樣,而社區的行動者如何用心!宮崎清老師很早就說:我們會到社區觀光,什麼光呢?就是人心的光華。每每閱讀社區案例,都希望多了解從事社造者的「用心」。那麼,就歡迎大家一起來品味這十四道人心之華吧! ──曾旭正(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

  當社區營造、公民參與、地方創生、USR等種種進步創制面對制式化與形式化威脅之際,感謝侯教授和本書作者群用「野力」來提醒我們記得初衷。曾經在社區組織工作或公共參與感到挫折心累的人,一定要好好閱讀本書,就會看見挫折心累之必然—與必須,並且從這許多第一線行動者的經驗中,獲得工具、策略和哲學上的啟發。我特別喜歡每篇開場的「教戰守則」,這是需要多少時間與心力結晶出的智慧啊,不可不細細品味。──彭渰雯(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

  社會與國家的進步,無法只靠單一面向的進擊。國家提供社會改造的資源,人民參與社會改造的空間,這是台灣推動社區營造之後的社會發展狀態。這都需要彼此接納與學習;也需要彼此容忍衝突與互相欣賞和鼓勵。在本書中我們看見跨世代、跨領域的各界,從社造的精神出發,為進步社會所作出的貢獻,這些典範,將引領台灣更有力氣的未來。 惟,國家與人民都需更加地覺醒,如何用此社會力打造更堅固的防禦系統,共同面對台灣更艱困的未來。──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侯志仁(Jeff)這次邀約了這麼多「案例」的主人、寫出故事,並主編成《野力再生》一書,我特別注意「野力」這兩個字,用「野力」來詮釋這十五個非常「生猛有力」並隱含「創意策略」的故事。譬如,來自書中劉可強教授與馬祖芹壁天后宮「鐵甲元帥」(青蛙神),在擴建宮前廣場和新建牌坊的溝通討論過程,這樣的「載體」猶如戴上繡有「埔鹽順澤宮」字樣鴨舌帽的男子鐵人三項的挪威選手一樣,七次奪冠生猛有力!這本書也是一頂「神帽」,推薦給日常努力之外,需要深度了解社造中「非正式營造」經驗的夥伴們,尤其是正關注在「水環境」議題的社區與社群們,值得一看。──劉柏宏(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資深社區規劃師)

  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的著作《空間的生産》(The Production of Space)中有一句名言:「空間是社會的產物」。意簡言賅地指出:空間的生產是共享的;而且伴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的生產是持續動態進行著。最後,則是空間中共同生活的社會群眾,與生俱來的政治性,其間充滿著權力與授權、互動與隔離、控制與自由等雙元對立的動態性,透過本書案例,可以管窺近十年臺灣民主政治發展下,社會空間意識的覺醒與社群行為的轉變,同時也提醒吾輩空間專業者,面對愈來愈凝固的資本主義城鄉建制影響,在資本、美學和技術理性的考慮之外,如何創意解放社區野力、尋回草根戰鬥的張力,持續推動改變空間生產的另類方法及機會。──蔡厚男(國立金門大學都市計畫與景觀學系副教授 )

  此時的臺灣,社區的培力、參與及賦權,已逐漸因公、私部門生產線式的操作,被簡化與僵化;許多人與單位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卻還自得意滿、四處宣傳。侯志仁老師邀集的十五個地方故事正深刻地提醒著我們,放下政策口號,真實地回到地方的紋理與脈絡,逐步與居民共同推展不自我設限的在地行動,才能讓我們看見優化未來生活的可能方案。──樓琦庭(珍宇設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野力再生:翻轉社區營造DNA
Penghantaran Maklumat
ZonJumlah Pesanan (RM)Kos Penghantaran (RM)
West MalaysiaKadar Rata6.00
ZonItem/BeratKos Penghantaran (RM)
East MalaysiaPertama 1.00 kg13.00
Tambahan 1.00 kg5.00
SingaporePertama 1.00 kg25.00
Tambahan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Pertama 1.00 kg159.77
Tambahan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Pertama 1.00 kg157.78
Tambahan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Pertama 1.00 kg175.10
Tambahan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Pertama 1.00 kg150.94
Tambahan 0.50 kg30.46
ChinaPertama 1.00 kg96.44
Tambahan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Pertama 1.00 kg118.52
Tambahan 0.50 kg24.96
South AfricaPertama 1.00 kg118.52
Tambahan 0.50 kg24.96
PhilippinesPertama 1.00 kg91.42
Tambahan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Pertama 1.00 kg162.58
Tambahan 0.50 kg35.90
Hong KongPertama 1.00 kg80.63
Tambahan 0.50 kg29.06
IndiaPertama 1.00 kg113.30
Tambahan 0.50 kg22.28
IndonesiaPertama 1.00 kg107.35
Tambahan 0.50 kg24.87
JapanPertama 1.00 kg112.97
Tambahan 0.50 kg35.03
MacauPertama 1.00 kg92.93
Tambahan 0.50 kg13.82
SingaporePertama 1.00 kg74.75
Tambahan 0.50 kg21.49
TaiwanPertama 1.00 kg94.42
Tambahan 0.50 kg34.76
ThailandPertama 1.00 kg94.10
Tambahan 0.50 kg28.25
VietnamPertama 1.00 kg98.94
Tambahan 0.50 kg14.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