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l
運動傷害完全復健指南:從修護傷痛至恢復運動表現,國家級防護員提供最完善的照護技術與訓練系統,讓你順利重返賽場

RM 105.48 RM 117.20 10%
(~USD$ 24.46)
Quantity
+
Model
9789862358276
Brand
臉譜
Status
Available Now
Delivery
Usually ships within 6-8 weeks
Delivery Fee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13.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159.7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157.78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175.10
Rate for other regions/countries
Rewards
105 Points
Product Information

ISBN: 9789862358276

出版日期: 2020-04-09

作者: 蘇.法松

譯者: 黃昱倫,張雅婷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400頁.19.

 


這是一本全面的導覽書籍,帶你綜觀從復健到運動表現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的實務工具、技術及系統,幫助你建立一套可以因運動員情形不同而調整的復健模式,並在與其他專業合作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本書將帶你屏除僵固的想法,重新思考既定觀念,並納入新觀點。」

專業教練、臨床醫療人員與進階運動者的必讀之作!
功能性訓練專家麥克.波羅伊推薦
全美最大全方位運動訓練機構EXOS創辦人Mark Verstegen專文作序

山姆伯伯工作坊 專業運動訓練平臺
凃俐雯 超越復健診所醫師
張乃仁 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副教授
陳彥博 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黃奕銘 台灣運動保健協會祕書長──專業推薦

▏國內外推薦──
「蘇所提出的概念總是發我深省。她的想法有時遠遠超越了我,使我必須花費一年的時間才有辦法追趕得上。想要變得更聰明嗎?讀她的書就對了!」──功能性訓練專家麥克.波羅伊

協助運動員從受傷的谷底回到場上是非常艱困的,在參與了許多運動員漫長的復健歷程之後,我才真正瞭解最困難的並不是個人能力的高低,而是能否在正確的時機提供運動員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所以治療運動員必須擁有一個團隊,具備開放的心態和各種武器,並且要與蓬勃發展的現代運動復健醫學密切聯繫,而此書正好提供了此領域目前最實用的知識,全面地介紹各個學派的特色,深入淺出。它是一本絕佳的導覽書籍,推薦給在復健路上努力的所有人。──超越復健診所醫師 凃俐雯

運動員受傷後,如何從復徤銜接到運動表現訓練,以及在這過程中有什麼實務的工具、技術及系統可以選擇,是這本書的重點,讓運動訓練相關的教練及醫療人員更瞭解自己的角色定位與合作方式。
書中的內容不拖泥帶水,也不花稍,直接從實務應用的角度切入知識層面,讓你一目瞭然,回到基本,回到基礎,應用及熟悉程度決定了專業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
山姆對作者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讓穩定肌成為穩定肌(Let stabilizers be stabilizers),讓作用肌成為作用肌(Let prime movers be prime movers),讓協同肌成為協同肌(Let synergists be synergists )。」──山姆伯伯工作坊 專業運動訓練平臺
 
 

任何層級的運動員都難免陷入因傷而無法上場的困境,這也使臨床工作者的角色變得至關重要。為了讓運動員可引進快重返賽場,各個臨床專業,包括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專業教練,以及參與在其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密切合作,並且將運動員的利益擺在第一,才能讓復健過程更有效率。
然而,建立一套連接專業之間的系統並不容易,過去單一角度的研究與訓練容易讓我們以狹隘的視角看待這個其實亟需互相合作的過程。
現在,這本《運動傷害完全復健指南》補足了這個缺口,它為參與回場過程中各階段的專業人員,從傷害評估、疼痛控制,心理恢復到生理訓練,提出了一套包含中西醫學、各學派的建議的復健系統,並解釋各專業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一本臨床專家必讀的完全指南。
本書作者蘇.法松擁有二十餘年的臨床與教育經驗,特別是在運動防護、物理治療及肌力與體能訓練的專業上。多年來與其他專業合作的經驗讓她體認到「好的復健系統必須以運動員為本」,因此著作了這本書。法松包容各專業的精神深深影響了許多專家及運動員,閱讀本書,你將會看見自己所屬專業的定位,以及與其他專家合作的契機與重要性。

本書也將用各種理論為你解答:
●為什麼遭遇急性傷害時,固定、冰敷、壓迫和抬高不一定能幫助復原?
●為什麼面對駝背的客戶,協助他們伸展胸椎可能會讓情況惡化?
●為什麼足部健康對於改善運動表現沒有直接相關卻如此重要?
●為什麼有些方法明知道是安慰劑效應,卻仍然應該嘗試?
●為什麼我們應該將瑜伽加入復建計畫中?
●為什麼說肌肉會不停地「開機」和「關機」是錯誤的,而是永遠處於「開機」狀態?
●為什麼局部症狀並不一定只代表是局部的問題?
……


*各章概要
 
第一章 由治療床重回運動場—─為什麼銜接兩個階段如此重要?
    本章首先介紹本書的組織架構,以及傷後復健的完整歷程。協助運動員或一般人從復健過程回到運動場上,每一位專業人士的貢獻都是不可或缺的,本章也介紹了在復健之路上各種專業人員所需扮演的角色職責。專業人員不能只依據有限的科學證據及臨床經驗,還需考量客戶的目標和價值。作者在EXOS(美國知名運動訓練中心)工作時,時常領導物理治療師和運動防護師討論如何連結復健和運動表現,並花了很多時間在討論分期及該由誰來負責協助受傷的運動員。運動員受傷後會由醫師、物理治療師和運動防護師共同進行階段性的復健及回到場上的整合性過程。受傷後的運動員必須經歷組織復原的時期,病患此時通常已經具備日常生活能力,但事實上,如果組織未復原,功能也不會正常,導致許多運動員在這種情況下上場而再次受傷。除了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之外,本章也介紹骨療醫師和及脊骨神經整脊師,骨療醫師專長徒手醫學和全人健康的照顧,脊骨神經整脊師專長脊椎、神經與關節的調整。最後介紹體能教練和運動技術教練。每位專業人員之間的專業知識都會有重疊,正因如此,各專業之間才能互相溝通與搭配。作者法松和另外一位專家Sizer 發展出一張圖,完整描述從疼痛管理到功能表現的必經歷程,而所有歷程的細節都詳細說明於本書後續的章節中。

第二章 疼痛生成
    本章介紹疼痛的產生和不同理論,包含特異理論、形式理論和門閥控制理論。疼痛是主觀的,相同的刺激對不同的人來說,或許會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受傷後,專業人員需要先識別疼痛,再找出疼痛的源頭,甚至挖掘更深一層的痛源,才能處理疼痛問題。

第三章 組織癒合與疼痛感知的變化
    運動醫學的目標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幫助運動員回到正常生活及場上,在組織復原的階段必須明確掌握各時期的目標,以改善組織復原的環境。因此作者認為專業人員必須清楚受傷的生理反應、神經反應和解除疼痛的方式。本章也重新思考了急性期控制的要領RICE,作者以他的角度解讀這四個步驟的成效。最後,作者也談到幾個疼痛的解決方法:乾針、超音波、電刺激、肌能貼布和拔罐。

第四章 局部的動作鍊
    在這一章作者除了提及如何處理疼痛處的問題之外,也告訴讀者必須針對造成疼痛的原因進行評估,局部動作鍊這個名詞不僅是指四肢,它還可能指稱全身,因為膝蓋的問題很可能不是由膝蓋造成的。因此,評估就顯得很重要。本章介紹許多動作評估的方法,包含全球最新的評估方式:功能性動作評估(FMS)和精選動作評估(SFMA);文中也介紹JANDA療法,它是世界著名的醫師Janda所整理,他的專長是以動作評估和徒手功能測試來找到疼痛的病灶點。此外,作者也介紹了翻身能力和姿勢評估法。
    在找出問題點之後,接下來必須進行徒手治療,針對筋膜和內臟進行調整。所以作者在本章中提供了很多筋膜的觀念和想法,介紹許多筋膜放鬆法,例如工具輔助軟組織鬆動術(IASTM)和拔罐,並介紹解剖列車作者Thomas Mayers和歐洲筋膜大師Robert Schleip筋膜健康(Fascial Fitness)的理論和觀念。
 
第五章 心理動作控制
 「雖然你擁有強壯的臀肌,但你可能在跑步時你不會使用它,反而會用腿後肌或下背的肌肉來產生推進力量」,這就是心理動作控制的範疇。在本章中,作者提到許多產生動作代償(compensation)的例子,並說明代償的後果,以及肌肉活化和神經的連結的重要性。關機(off)的肌肉並不是一直沉睡,開機(on)的肌肉也並非一直活化,還需要加入本體感覺的控制。本章提及的肌肉活化術(Muscle Activation Technique),用以恢復虛弱肌肉的控制並增加該肌肉控制的關節活動範圍。本章另外介紹功能性活動範圍調節(Functional Range Conditioning)、姿勢矯治術(Postural Restoration Institute)和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皮拉提斯等,這些系統都是透過動作控制來穩定及強化動作的品質。

第六章 生物心理因子模型
    當運動員受傷後,心理會發生一連串的改變,包含各種負面情緒,本章說明運動團隊中的各種專業人員都可以透過各種方法來協助。受傷的人的心中通常會存在陰影,因此除了生理上的復健之外,也要透過心理諮商的技巧改善恐懼的記憶,本章另外所介紹的冥想、睡眠、營養等也都能夠協助運動員改善身心狀態。

第七章 體感控制
    本章介紹體感的重要性及如何透過訓練來改善。作者介紹動態系統理論,包含改變個體本身的條件以及所處的環境,而這理論也可以運用到功能性訓練上。此外,還介紹了視覺、聽覺、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以及瑜珈,這些都能幫助運動員產生動態穩定的適應性。

第八章 追求理想功能的其他考量要素
    本章主要介紹以下主題:呼吸、橫膈肌的處理、重新教育橫膈肌、動作與呼吸、反常呼吸及髖關節張力、姿勢、胸椎活動度、腰椎旋轉、脊椎與肩關節活動度、胸椎和自律神經系統、以髖關節來啟動動作、足部健康、衛教。作者除了描述背景理論知識之外,也以許多實務動作介紹如何實施。以實際應用性來說,本章是此書的一大重點。

第九章 基礎運動表現
    在經歷減緩疼痛、改善心理及體感上的變化之後,接著本章主要強調肌力與爆發力的控制與展現。作者介紹了肌肉生理學的背景知識,並將其與復健及訓練的內容相結合。作者也提供肌肥大、應用功能性肌肥大、相對爆發力及相對肌力等能力的訓練原則。在這過程之後,教練就會開始詢問物理治療師或運動防護師選手的狀態,瞭解哪些場上的動作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如果還有無法完成的動作,就必須持續進行一些功能性訓練以達到目標。作者在本章也提供一些實務動作照片,相當實用。

第十章 基礎進階運動表現
    當運動員擁有肌力與爆發力之後,作者在本章進一步介紹加速度、絕對速度及減速度的訓練動作及訓練法,並提供人體各肢段所需的能力及如何增強之。本章也提供許多實際訓練方式的示意照片及技巧,應用價值高。

第十一章 最後一個階段——進階運動表現
    在完成了肌力、爆發力、速度等訓練之後,運動員需要接受最後一步的訓練,也就是回到場上前的訓練,此稱運動專項訓練(sport specific training),在這階段須將基礎的訓練動作轉換成專項所需的動作,如跳躍、重心快速轉移、投擲等。這個階段必須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及輔助性阻力的方式進行訓練。作者也強調,在此階段須以動作分析的方式監控動作表現,並擬定回場時間表,待一切就緒,方能按照既定的時間回場。

第十二章 從復健到運動表現——最後的思考
    作者在本章重新說明撰寫此書的動機,她想讓所有的參與者,包含教練、選手及專業人員瞭解所有復健及運動訓練的哲學,並將這些內容整合在一起。當你發現眼前的專業能力無法處理現狀時,至少你知道該轉介給其他專業人員或尋求其他專業的合作資源,因為這是個複雜的過程,作者最終的目標仍是希望能帶給運動員最好的照顧環境和品質。

 

 

作者簡介
蘇.法松



作者簡介



蘇.法松Sue Falsone
Structure & Function Education與Falsone Consulting的創始人,同時也是A.T. Still大學運動防護系的副教授。

蘇在紐約州的水牛城長大,在當地的Daemen學院攻讀物理治療並完成學士學位。在那之後,她搬到北卡羅來納州,開始在骨科門診工作,同時回到校園繼續深造,在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攻讀人體運動科學碩士學位,主修運動醫學。

研究所畢業後,蘇搬到亞利桑那州,開始在Athletes'' Performance工作,並在那裡的運動表現部門裡創立物理治療部。從那個時候開始,蘇專注投入在銜接復健與運動表現的工作之中,與運動表現和營養團隊密切合作,為所有的運動員創造了整合性的體驗。她在Athletes'' Performance花了十三年的時間,創造、發展並培養了這個專業團隊。

在Athletes'' Performance工作時,她開始為美國職棒洛杉磯道奇隊(LA Dodgers)工作,剛開始是擔任顧問,後來成為了大聯盟的首席運動防護師。六年之後,她離開道奇隊,最後成為領導美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運動防護與體能訓練的負責人。

離開美國國家足球隊後,她開始了她自己的教育和諮商事業,也到A.T Still大學內任教,成為他們的一員。

過去二十年來,蘇沉浸在運動防護、物理治療,以及肌力與體能訓練專業的文化、教育和推廣中。她致力於提供最高品質的教育給所有類型的健康照護專業人員。

蘇與她心愛的黑色與棕色的臘腸狗Richard住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




譯者簡介



黃昱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奧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人體運動學系助理教授
奧瑞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人體運動學神經運動力學組博士
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運動傷害防護碩士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運動傷害防護組碩士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運動傷害防護組學士

證照
美國運動防護師檢定合格
臺灣運動防護員檢定合格

運動傷害防護(Athletic Training)知識與資訊分享討論區創版人
https://athletictrainingtw.com/

張雅婷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防護員

學歷
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學士

證照
臺灣運動防護員檢定合格

運動傷害完全復健指南:從修護傷痛至恢復運動表現,國家級防護員提供最完善的照護技術與訓練系統,讓你順利重返賽場
Shipping Information
ZoneOrder Total (RM)Delivery Fee (RM)
West MalaysiaFlat Rate6.00
ZoneItems/WeightDelivery Fee (RM)
East MalaysiaFirst 1.00 kg13.00
Extra 1.00 kg5.00
SingaporeFirst 1.00 kg25.00
Extra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First 1.00 kg159.77
Extra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First 1.00 kg157.78
Extra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First 1.00 kg175.10
Extra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First 1.00 kg150.94
Extra 0.50 kg30.46
ChinaFirst 1.00 kg96.44
Extra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South Afric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PhilippinesFirst 1.00 kg91.42
Extra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First 1.00 kg162.58
Extra 0.50 kg35.90
Hong KongFirst 1.00 kg80.63
Extra 0.50 kg29.06
IndiaFirst 1.00 kg113.30
Extra 0.50 kg22.28
IndonesiaFirst 1.00 kg107.35
Extra 0.50 kg24.87
JapanFirst 1.00 kg112.97
Extra 0.50 kg35.03
MacauFirst 1.00 kg92.93
Extra 0.50 kg13.82
SingaporeFirst 1.00 kg74.75
Extra 0.50 kg21.49
TaiwanFirst 1.00 kg94.42
Extra 0.50 kg34.76
ThailandFirst 1.00 kg94.10
Extra 0.50 kg28.25
VietnamFirst 1.00 kg98.94
Extra 0.50 kg14.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