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Information
ISBN: 9787543234864
出版日期: 2023-10-01
裝訂: 平装.360頁.
美國的“千禧一代”(1981—1996年間出生的人),在“美國夢”的神話中長大,曾經對人生抱有遠大期望。然而當他們參加工作時,正值美國自大蕭條以來蕞糟糕的經濟衰退期。千禧一代成為美國現代史上弟一代生活水平不如自己父母的人。僅僅為了在艱難時日中維持生計,這一代美國人就需要耗盡全力。
本書考察了美國千禧一代中普遍倦怠的生存狀況。通過3 000余份在線問卷、上百次訪談,用年輕人的訪談原聲以及作者的個人經驗,真實記錄了美國千禧一代在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承受的重壓,包括一路為了升入大學做準備的成長經歷、將好工作等同於過度工作的病態職場文化、被工作不斷擠壓侵占的休閒時間,以及令人心力交瘁的育兒競爭等等。作者還探討了技術和社交媒體是如何通過創造持續的在線要求和“時刻待命”的壓力,讓美國千禧一代打工人進一步深陷倦怠境地。
本書並未止步於此。作者借鑒範圍廣泛的學術研究和歷史回顧,考察了美國就業市場幾十年來的變遷,以及塑造千禧一代生活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因素,將當代美國年輕人疲於奔命的根本原因,歸結為美國晚期資本主義體系的深層問題——金融監管放松、工會與勞工階層的削弱、社會安全網的侵蝕等——崩壞的不是任何一代人,而是體系本身。在結語部分,針對美國社會的結構性痼疾,本書從回歸個人價值的角度,呼籲美國的年輕人團結起來,攜手推動系統性變革。
編輯推薦
▌永遠精疲力竭、永遠風雨飄搖:美國“千禧一代”眾生相
永無止盡的學習和工作壓力、不甘於同齡人之下的成就追求、沈重的學生貸款債務、日益加劇的收入不平等,以及將每時每刻投入到用來給簡歷增光添彩的活動中去的強迫行為——這些只是千禧一代難以像他們的父母輩那樣成功的部分原因。同為千禧一代的本書作者、文化研究學者安妮·海倫·彼得森,結合社會歷史背景、原創訪談和細致分析,對負重前行的千禧一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展開了同情、細致和具有救贖意義的審視。
▌向上還是向下:美國社會的階層圖景
上層家庭和底層家庭大抵上都可以停留在原地不動,不論時代如何變化和不確定。每個時期,都是處在中間的這部分人,永遠惶惶不可終日。二戰後崛起和壯大的美國中產階層,在新千年風雨飄搖,不再穩固。而為保持中產階層地位,他們只能堅持不懈,終生努力。千禧一代繼承了父母的階層焦慮,他們“從四歲起就很忙”,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蜂擁而至,從來不閒著,放松一下就會有負罪感。這是父母為他們的成人階段所做的準備,體現的是父母的階層意識,這是一個焦慮代際傳導的過程。
▌“行走的簡歷”:一切以就業為指向的求學經歷
當“美國夢”與上大學這兩件事之間畫上了等號,美國的小孩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上大學做準備,無論是讀書還是參加課外活動。學生們瘋狂爭當老師的寵兒,模仿成年人,並未經歷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而他們在上大學之後,又把自己當作“行走的簡歷”,把自己理解成某種“人力資本”,需要為提升經濟價值而持續優化。只有伴隨著既有頭銜、證書、文憑、推薦信時,一切努力仿佛才變得真正有價值。
▌“做自己熱愛事”:過度工作的病態職場文化
投行信奉這樣的理念:一刻不停地工作是精英的標志。而矽谷也相信,員工應該出於對工作本身的熱愛,而廢寢忘食地工作,每周工作40小時已經變得陳舊,而且不酷。但本書繼而揭開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做自己熱愛的事,竟然也是倦怠的陷阱。“對自己熱愛的酷工作的渴望,是一種格外現代且有資產階級特色的現象……這是一種將某種類型的勞動提升至令人神往之地步的手段,以至於勞動者會為了追求從事該勞動的‘榮譽’,而容忍任何形式的剝削。”
▌ 數字枷鎖:智能設備榨幹打工人的精力
這些數字技術——從手機到智能手表——是蕞貪婪、蕞自私的存在。技術以效率之名,惡化、擴大了我們的倦怠。這些技術提供的是一連串不間斷的通知、提醒與互動,它們把我們和他人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推至前台,令我們無法忽視。我們自然也就得做更多事。它們使工作擴散至生活的犄角旮旯,直到各個角落均被填滿方才罷休。它們以比電子郵件更有效、更即時的方式,將整個辦公室搬到你的手機里,也就等同於搬到你榻上枕邊。
▌ 育兒競爭:中產階層的自我救贖
在當今美國社會,依舊是白人中產階層圍繞何為蕞佳育兒方式在制定標準。這種標準讓所有人都拼到精疲力竭,而這場比賽中沒有勝利者,所有人都是輸家。中產階層家長往往勢利至極(即使是下意識的),但他們對其他家庭“糟糕”育兒習慣的恐懼,無非就是老一套的階層焦慮的新版本罷了。當父母試圖與“合適”的家庭建立關系時,其真正試圖實現的,是建立一份保險單,使孩子在有生之年都能保持這種中產階層的人脈、習慣與閱歷。而與“不合適”的家庭相處,就像暴露在某種傳染病面前,使孩子面臨感染“向下流動”這一惡疾的風險。
▌ 忙碌終日,永無喘息:對“倦怠”現象的文化研究
普遍倦怠的現象是現代資本主義文化的一部分,由根深蒂固的政治、歷史和經濟力量塑造,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子女養育、社交和生活方式。本書結合作者自身的經歷和對同齡人的訪談原聲,以引人共鳴的犀利筆調,清晰描繪了倦怠現象——倦怠是什麽感覺,以及倦怠在學生、打工人、為人父母者等不同人群中的表現——並追溯了倦怠的制度與代際根源。
▌ “美國夢”的破滅:對美國社會深層弊病的辛辣診斷
本書認為,美國年輕人中間的普遍倦怠現象,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美國社會的系統性問題造成的,包括經濟動蕩、金融監管放松、工會的削弱、社會安全網的侵蝕、穩定工作的消失,以及零工經濟的興起。美國千禧一代在“美國夢”的願景中長大,堅信努力奮鬥一定會有回報。然而當他們進入社會時卻發現,之前所有的努力並不能保證一份中產的工作。他們現在已經看清了一切:崩壞、完蛋或失敗的,並不是任何一代人,而是美國的社會體系本身。

Shipping Information
Zone | Order Total (RM) | Delivery Fee (RM) |
---|---|---|
West Malaysia | Flat Rate | 6.00 |
Zone | Items/Weight | Delivery Fee (RM) |
---|---|---|
East Malaysia | First 1.00 kg | 13.00 |
Extra 1.00 kg | 5.00 | |
Singapore | First 1.00 kg | 25.00 |
Extra 1.00 kg | 5.00 | |
Australia, New Zealand | First 1.00 kg | 159.77 |
Extra 0.50 kg | 52.65 | |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First 1.00 kg | 157.78 |
Extra 0.50 kg | 34.31 | |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First 1.00 kg | 175.10 |
Extra 0.50 kg | 87.14 | |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 | First 1.00 kg | 150.94 |
Extra 0.50 kg | 30.46 | |
China | First 1.00 kg | 96.44 |
Extra 0.50 kg | 25.35 | |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 | First 1.00 kg | 118.52 |
Extra 0.50 kg | 24.96 | |
South Africa | First 1.00 kg | 118.52 |
Extra 0.50 kg | 24.96 | |
Philippines | First 1.00 kg | 91.42 |
Extra 0.50 kg | 15.29 | |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 | First 1.00 kg | 162.58 |
Extra 0.50 kg | 35.90 | |
Hong Kong | First 1.00 kg | 80.63 |
Extra 0.50 kg | 29.06 | |
India | First 1.00 kg | 113.30 |
Extra 0.50 kg | 22.28 | |
Indonesia | First 1.00 kg | 107.35 |
Extra 0.50 kg | 24.87 | |
Japan | First 1.00 kg | 112.97 |
Extra 0.50 kg | 35.03 | |
Macau | First 1.00 kg | 92.93 |
Extra 0.50 kg | 13.82 | |
Singapore | First 1.00 kg | 74.75 |
Extra 0.50 kg | 21.49 | |
Taiwan | First 1.00 kg | 94.42 |
Extra 0.50 kg | 34.76 | |
Thailand | First 1.00 kg | 94.10 |
Extra 0.50 kg | 28.25 | |
Vietnam | First 1.00 kg | 98.94 |
Extra 0.50 kg | 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