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l
社會不平等+收入不平等 套書(隨書附贈「不平等與台灣社會」專題別冊)

RM 126.54 RM 140.60 10%
(~USD$ 29.34)
Quantity
+
Model
4712966623471
Brand
時報出版
Status
Available Now
Delivery
Usually ships within 6-8 weeks
Delivery Fee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18.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265.0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226.40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349.38
Rate for other regions/countries
Rewards
126 Points
Product Information

ISBN: 4712966623471

出版日期: 2019-07-23

作者: 理查.威金森,凱特.皮凱特

譯者: 黃佳瑜,溫澤元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832頁.21.

 

  《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我們以為生活品質不佳是我們努力得還不夠,
  但事實是,在貧富落差懸殊的社會裡,
  有錢人變得更有錢,窮人卻只會原地不動。

 
  說來矛盾,身處物質與科技登峰造極的年代,我們卻察覺自己備受壓力煎熬、陷入憂鬱;時時擔心他人凝視的眼光,又對人際關係心存懷疑。我們的工時日益增加,焦慮卻絲毫不減;下班後,不由自主購物採買填補空虛的心靈、暴飲暴食撫慰總感到飢餓的身體,甚至淪為酒精、精神藥物與毒品的囚徒。我們明明擁有人類史無前例的財富與舒適生活,為何卻同時製造出那麼多精神與情感痛苦?
 
  翻開理查.威金森和凱特.皮凱特的暢銷巨著《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你會發現這些熟悉的困境都源自——不平等。兩位作者透過長期的研究數據及圖表證實,從身心健康到暴力犯罪及教育成果,幾乎所有事情都受貧富不均、而非富裕程度所影響。當貧富階級差距越大,人們越容易產生競爭焦慮、進行炫耀型消費,並失去對旁人的同理心及信任感,這對每個人(包括有錢人)都不是好事。身心壓力及社會互信關係的流失,不僅造成平均壽命降低、肥胖、精神疾病增加,同時也會引發未成年懷孕、犯罪和藥物成癮等社會問題。
 
  《社會不平等》這本具開創性的經典,以公衛及社會心理的角度診斷階級弊病,於二○○九年推出後獲極大迴響,並入圍歐洲最高榮譽歐威爾獎,翻譯超過二十七國語言。作者不僅洞察貧富差距如何對個人身心構成嚴重威脅、築起人我間的疏離和焦慮;更進一步剖析擴及社會的結構問題。這本書急迫且挑釁地直指核心,試圖爬梳自我和社會關係的思考路徑。作為扭轉現況的戰鬥宣言,這本書為物質主義生活困境,帶來了解決的方向及行動的可能性。

國外好評

  如果你相信社會是由我們的行為,而不是由我們是誰所決定,就應該讀讀《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因為書中列出一連串不容爭辯的證據,也因為它的結論很簡單:平等讓所有人蒙受其利。──琳賽.漢利(Lynsey Hanley),《衛報》(The Guardian)

  《社會不平等》的重要性,就是為「追求更美好的世界,是一場有機會打贏的戰爭」,這句心智宣言提供了關鍵要素。──羅伊.哈特斯利(Roy Hattersley),《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

  一篇強而有力的論述,證明最富有與最貧窮人口的所得差距,是一個社會正常、健康與否的強大預測因子。──《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是一本有大創見的書,足以改變政治思維。──約翰.凱睿(John Carey),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證據嚴謹,不容置疑。──《經濟學人》(Economist)

  《收入不平等:為何他人過得越好,我們越焦慮?》

  收入不平等跟我們有何切身關聯?
  為何高層薪水越領越高、基層薪水萬年不漲,應該被打破?
  其實我們的心理問題、高壓的人際關係、低落的自信以及被扭曲的天性,
  統統都跟貧富不均、競爭壓力與不平等的社會有關。

 
  為什麼有些國家的人比較放鬆、人際關係不那麼緊張?為何我們總是擔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常常覺得參加社交生活就像一場充滿壓力的表演?為什麼美國人得到心理疾病的比例是北歐的三倍?為何美國夢是在丹麥實現而不是美國本土?在本書中我們將看到,這些問題的原因就是「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的背後其實意指了一個普遍的社會迷思:地位高的社會菁英較有能力、應領高薪;地位低的人們天生能力較差,因此無法爬出底層。知名公衛學者理查.威金森與凱特.皮凱特,即用本書打破的這樣的刻板印象。他們提出大量的研究數據,顯示了階級焦慮是如何弱化人們的能力,而非天生能力導致階級差異。他們也指出階級不平等如何荼害人們的心靈:當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們就越容易以高低位階及薪水收入來評價自己與他人,因為擔憂落於人後,自信破滅,自卑感、防禦性的自戀、瘋狂購物等現象也隨之而生。不僅如此,對於社會地位的焦慮更導致壓力賀爾蒙升高,不但學習或工作表現受到影響,焦慮、憂鬱、藥物濫用的頻率也隨之增加。

  本書的前作《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在二○○九年推出後獲得巨大的成功,並曾入圍歐洲最高榮譽歐威爾獎;時隔十年,社會心理問題越發嚴重,四成以上人口曾有程度不一的心理疾病、民粹崛起、社會分化越演越烈,《收入不平等》即在此基礎下誕生。延續前作對貧富不均的影響,本書尤其著重心理層面,為當代每個人在社會上遇到的問題,找到了合理的解答。

名人推薦

  王維邦│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曾凡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鄭雅文│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盧郁佳│作家
  蘇國賢│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一致好評(以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國外好評

  「多年來,理查.威金森和凱特.皮凱特努力在貧富差距這個議題上耕耘,也提出許多驚人的研究發現。在《收入不平等》中,他們以清晰、極具說服力的方式,分析、解釋許多迫切的社會問題,也揭露各種不公不義的社會現象,讓讀者更了解貧富差距帶來的傷害。」——羅伯.薩普羅斯基(Robert Sapolsky),著有《行為》(Behave)

  「人類天生偏好以平等方式來分配財富資源,但在現行經濟環境中,貧富差距卻相當懸殊。威金森與皮凱特提出大量研究證據,證明這種趨勢對健康狀況有害,因為貧富差距會製造壓力,破壞民眾對彼此的信任。這種現象不分種族、不分國籍,更存在於人類以外的其他物種中。那些信奉『強者法則』的人,根本就誤解人類生物學了。」——弗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著有《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動物思考的時候,人類能學到什麼?》(Are We Smart Enough to Know How Smart Animals Are)

  「對比於前幾世代,貧富差距在接下來的選舉中,或許會成為更重要的核心議題。與其用嫉妒政治這種情緒化的方式來面對貧富差距,倒不如以可靠的數據分析來進行思辨。政治人物若想透過理性、具有科學根據的方式,來理解貧富差距,就得一讀威金森與皮凱特的著作。」——安德魯.安東尼(Andrew Anthony)

  「《收入不平等》進一步闡述許多人已經注意到的社會現象,並提出社會機制逐漸失衡的原因,例如為何政治領導人與企業主會厚臉皮地罔顧法規,以及為何藥物成癮者或校園槍擊案兇手,會將虛無主義奉為圭臬。」——《經濟學人》(Economist)

  「在《收入不平等》這本二〇〇九年出版的重量級鉅著中,流行病學家理查.威金森和凱特.皮凱特,清楚勾勒出貧富差距的破壞力。在貧富差距大的國家,幾乎所有民眾的健康狀況都比較差、教育程度較低、肥胖問題較嚴重,社會流動也較為停滯。他們推出新作,將焦點擺在貧富差距對個體造成的沉痛心理影響上,讀起來不像續集,反而像是針對前作的內容擴充。
根據書中結論,我們可以發現相較於較平等的國家(挪威、芬蘭與日本),在貧富差距大的國家(例如英國和美國),幾乎所有社會問題都比較嚴重。民眾長期與壓力、焦慮、憂鬱、成癮現象為伍,更出現非必要消費行為,也沉迷於惡性賭博之中」──史蒂文.波爾(Steven Poole),《衛報》(The Guardian)

  《「不平等與台灣社會」專題別冊》

  當《社會不平等》與《收入不平等》兩書,透過大量的公衛數據與科學研究,證實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社會,將損及人們的心理健康與社會環境:對地位競爭的焦慮,讓人們更加追足金錢、抑或是能代表財富地位的消費性商品,而地位焦慮也讓人們比過往更依賴酒精、食物、甜品、藥物,社會問題即從此細節滋生。

  財政部在二○一八年公布所得貧富差距來到一○六倍,是台灣史上第二高的時刻。對於財富與地位引發的競爭和社會不和諧,近幾年的台灣從未少過。究竟從學者到媒體人,如何看待當今台灣的社會困境?我們的苦惱與《社會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相同嗎?又或者在「發大財」的脈絡之下,我們如何看待高工時、高壓力、貧富不均衍生的困境?時報文化特邀請公衛學者鄭雅文、心理學者林耀盛、社會學者王維邦,以及作家盧郁佳,一同論述他們眼中兩書以及「不平等與台灣」。

 

作者簡介
理查.威金森,凱特.皮凱特



作者簡介



理查.威金森 Richard Wilkinson


  英國諾丁漢大學社會流行病學榮譽退休教授、倫敦大學學院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榮譽教授、紐約大學客座教授,二○○九年創立平等信託基金會(The Equality Trust)。
 
凱特.皮凱特 Kate Pickett

  英國約克大學健康科學系流行病學教授、平等信託基金會聯合創辦人。曾在劍橋大學學習體質人類學、在康乃爾大學攻讀營養科學、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習流行病學,並在芝加哥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兩人合著的《社會不平等》入圍二○○九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年度研究計畫,並入選《新政治家》近十年十大好書之一。
 


譯者簡介



黃佳瑜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企管碩士。曾任聯合利華行銷企劃、美商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管理顧問。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Jack》、《但求無傷》、《敦克爾克大撤退》、《發光體》、《孤獨的反義詞》、《財團治國的年代》、《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合譯)等。

溫澤元

  畢業於師大翻譯研究所,現專職英中譯者,擅長領域為文學及社會科學。譯有《倒帶人生》、《漫遊十七世紀古英國》與《我必須獨自赴約》等。

  譯稿賜教:[email protected]

社會不平等+收入不平等 套書(隨書附贈「不平等與台灣社會」專題別冊)
Shipping Information
ZoneOrder Total (RM)Delivery Fee (RM)
West MalaysiaFlat Rate6.00
ZoneItems/WeightDelivery Fee (RM)
East MalaysiaFirst 1.00 kg13.00
Extra 1.00 kg5.00
SingaporeFirst 1.00 kg25.00
Extra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First 1.00 kg159.77
Extra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First 1.00 kg157.78
Extra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First 1.00 kg175.10
Extra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First 1.00 kg150.94
Extra 0.50 kg30.46
ChinaFirst 1.00 kg96.44
Extra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South Afric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PhilippinesFirst 1.00 kg91.42
Extra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First 1.00 kg162.58
Extra 0.50 kg35.90
Hong KongFirst 1.00 kg80.63
Extra 0.50 kg29.06
IndiaFirst 1.00 kg113.30
Extra 0.50 kg22.28
IndonesiaFirst 1.00 kg107.35
Extra 0.50 kg24.87
JapanFirst 1.00 kg112.97
Extra 0.50 kg35.03
MacauFirst 1.00 kg92.93
Extra 0.50 kg13.82
SingaporeFirst 1.00 kg74.75
Extra 0.50 kg21.49
TaiwanFirst 1.00 kg94.42
Extra 0.50 kg34.76
ThailandFirst 1.00 kg94.10
Extra 0.50 kg28.25
VietnamFirst 1.00 kg98.94
Extra 0.50 kg14.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