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6263106291
出版日期: 2024-03-31
作者: 李肇華,林和
譯者: 李易安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432頁.14.8.
數位科技如何收編人身自由、改造眾人靈魂?
連傅柯都不曾想像過的真實版監視場景!
聯手探討這個最前沿,同時也最複雜難解的主題——「監控國家」。
眾聲推薦
唐 鳳
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
阿 潑│媒體工作者
曹家榮│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人在做,天在看」的實景場控──
當數位科技成為監控技術,再進一步成為治理技術,
監視與預測的手段未必永遠奏效,只要你時刻謹記「有人在看」即可。
場景一
打開地圖導航、發動汽車,一路暢行無阻。自從城市交通系統會自動監測每輛車後,違規與事故大幅減少,他再也沒塞車過,也才有機會欣賞如此乾淨整潔的街道,一有落葉、垃圾乃至流動小販,感測器就會通知管理員來處理。他拉下口罩,將臉對準掃描機,除了顯示體溫之外,辦公室的大門亦隨即打開,機器人送上今日信件。午餐時間櫃檯攝影機掃描了他取用的餐點並計費,接著他去商場逛了一圈,在虛擬實境的鏡面上他試穿了三十件襯衫。下班前手機跳出了A市的飯店廣告,他訂了房間也在線上買了車票——他總是在這個時候出差。
場景二
出門前他再次確認口袋裡的身分證,沒了證件他將寸步難行。他發動汽車,不久就被路障引導至崗哨,警察用手機掃描了他的證件及臉部,問他最近是否去過某地,他心頭一緊,但他知道只能誠實以對,因為對方擁有他無從得知的資訊。他說是,警察不置可否地看了看他,接著放他通行,他鬆了一口氣繼續上路。過去曾熱鬧非凡的街道如今空蕩不已,愈來愈多的人消失,他用通訊軟體聯繫親友卻沒有收到回音。他開始覺得在車裡也不安全,好像隨時隨地都有一雙眼睛在看著他,等著他犯下連他也不知道將會是什麼的錯事。
在本書中,作者以令人顫慄的細節描繪中共的意識形態與監控意志如何透過科技巨擘所提供的數位技術、「安全便利、公共利益」的糖衣包裝,或利用人性的恐懼進行恫嚇,滲透至日常生活。在此之中生活的人們,時時刻刻在有序、安全的「烏托邦」與隱私暴露、身不由己的「監獄」之中反覆橫移,端賴你在國家預測的「社會安全性」為何。同時,揭示當今民主社會在面臨已有極權政體與高度發展且誘人的監控科技緊密結合時亟需回應的一記大叩問:數位烏托邦與數位警察國家之間的邊界在哪?國家安全與人民自由之間的平衡又在哪?隱私該如何被定義?
本書從新疆維吾爾人的處境開始,人們的證言揭露了中共如何以科技力量取得生物數據等資訊控制人身行動;並梳理監控的概念在中共環境中的紋理與脈絡,顯示出人工智慧嵌入社會治理的想法如何與中共維穩的野心合謀,與有利可圖的監控產品及科技產業合作,並且向外輸出誘人的「中國解方」;同時國家亦由上而下地動員所有國民加入科技烏托邦的實驗,人們或投入、或畏懼,或在這之中反覆改變立場。最後,作者亦指出,在數位科技持續革新的現在及未來,民主國家乃至個人所面對的最大挑戰便是如何回應這些數位科技,並找出一條讓監控技術相容於隱私、選擇及言論自由的道路。
好評不斷
本書是真正具有開創性的調查……作者將「全視」監控的概念描述為未來的某種場景……他們呈現出令你驚訝的數據、政治和現實狀況。任何關心科技、中國或自由意志未來的人都不能錯過本書。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野心時代》作者 歐逸文(Evan Osnos)
本書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為它告訴我們關於中國的事情(作者冒著極大的人身風險,收集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素材),也是因為它述說的事情也存在世界上每一個地方。
——彭博社
《監控國家》是一本警醒世人的書。它公正地詳述了中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建構出其他國家無疑都很想學習的數位威權主義模式。本書的價值,在於展示出此類監控系統的好壞,取決於構建出它們的人。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自文化大革命以來,中國政府如何據其政策利用科技形塑人民的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針對當今中國共產黨如何翻轉冷戰時期關於公民自由和國家控制的辯論,本書既提供細緻的觀察,也描繪出宏觀的圖像。
——《紐約時報》
《監控國家》出版得正是時候,這本書既講述發生在中國維吾爾人身上的懸疑故事,也描述了數位專制體制,讓預測分析、臉部和語音辨識技術,以及一體化資訊系統等抽象概念,有了令人擔憂的具體案例。在數位時代裡,我們必須決定如何在自由和安全之間維持平衡,而身處開放社會的人們和政府,則必須看到我們在做決定時會面臨到的風險;這本書讓我們更清楚意識到了那些選擇的重要性。
——新美國智庫執行長 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
中共對自己國民發動的這場高科技戰爭的壓迫性和系統性策略,該地區幾乎每個維吾爾人都遭遇過。本書提醒了我們,國家行為者輕易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悄悄地控制其人民。身為維吾爾人,我們都深知這一點。但對於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來說,《監控國家》是一記警鐘。
——《因為我必須這麼做》(Because I Have To)作者、維吾爾學者 菊爾・伊力哈木(Jewher Ilham)
作者簡介
李肇華,林和
作者簡介
李肇華Josh Chin
《華爾街日報》中國分部副局長,在此之前,他為該報報導有關中國政治和科技新聞超過十年,並帶領調查團隊獲得二○一八年國際新聞報導最高榮譽羅布獎。二○二○年擔任新美國智庫研究員,並獲丹.博爾斯獎章。他出生於猶他州,目前往返於首爾和台灣之間。
林和Liza Lin
《華爾街日報》記者,負責有關數據和隱私權的相關報導,也是二○一八年國際新聞報導獲得羅布獎的一員。在此之前,她曾任職於彭博社和彭博電視台。
譯者簡介
李易安
《報導者》記者,曾獲Openbook好書獎、卓越新聞獎,及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獎助。著有《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斷裂的海》,譯有《歐亞帝國的邊境》、《ISIS伊斯蘭國的新娘》等書。

区域 | 订单总额 (RM) | 运费 (RM) |
---|---|---|
West Malaysia | 统一收费 | 6.00 |
区域 | 计算/重量 | 运费 (RM) |
---|---|---|
East Malaysia | 首 1.00 kg | 13.00 |
额外 1.00 kg | 5.00 | |
Singapore | 首 1.00 kg | 25.00 |
额外 1.00 kg | 5.00 | |
Australia, New Zealand | 首 1.00 kg | 159.77 |
额外 0.50 kg | 52.65 | |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首 1.00 kg | 157.78 |
额外 0.50 kg | 34.31 | |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首 1.00 kg | 175.10 |
额外 0.50 kg | 87.14 | |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 | 首 1.00 kg | 150.94 |
额外 0.50 kg | 30.46 | |
China | 首 1.00 kg | 96.44 |
额外 0.50 kg | 25.35 | |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 | 首 1.00 kg | 118.52 |
额外 0.50 kg | 24.96 | |
South Africa | 首 1.00 kg | 118.52 |
额外 0.50 kg | 24.96 | |
Philippines | 首 1.00 kg | 91.42 |
额外 0.50 kg | 15.29 | |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 | 首 1.00 kg | 162.58 |
额外 0.50 kg | 35.90 | |
Hong Kong | 首 1.00 kg | 80.63 |
额外 0.50 kg | 29.06 | |
India | 首 1.00 kg | 113.30 |
额外 0.50 kg | 22.28 | |
Indonesia | 首 1.00 kg | 107.35 |
额外 0.50 kg | 24.87 | |
Japan | 首 1.00 kg | 112.97 |
额外 0.50 kg | 35.03 | |
Macau | 首 1.00 kg | 92.93 |
额外 0.50 kg | 13.82 | |
Singapore | 首 1.00 kg | 74.75 |
额外 0.50 kg | 21.49 | |
Taiwan | 首 1.00 kg | 94.42 |
额外 0.50 kg | 34.76 | |
Thailand | 首 1.00 kg | 94.10 |
额外 0.50 kg | 28.25 | |
Vietnam | 首 1.00 kg | 98.94 |
额外 0.50 kg | 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