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9574473557
出版日期: 2021-03-05
作者: 無門慧開禪師
譯者: 鄭振煌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448頁.21.
只怕不入門,不怕你找無門!
道,怎麼會說無門呢?這裡的道,不是如來世尊所說的道,而是禪宗所說的道。禪宗所說的道,是第一義諦,是勝義諦,也就是中道,空有不二的空性。所謂中道,是空有不二,故不常亦不斷、不生亦不滅、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或者如《心經》所說:「不生(亦)不滅,不垢(亦)不淨,不增(亦)不減。」我們也可以增加:不一亦不二、不大亦不小、不聖亦不凡、不輪迴亦不涅槃、不煩惱亦不菩提,一切皆不二。
禪宗所說的道,不是一般通俗所說的道。一般所說的道,是有門的,是很清楚的,是一個次第、一個次第地修。唯有禪宗所說的修道是無門,參一個「無」字,話頭先行,以話頭斷一切煩惱。
誰才能夠進入無門的道呢?只有盡大地人。盡大地人得入,指的就是對於天地、一切萬法,都已經觀到諸法實相的人,才能夠進入。
「無」是修行重點
佛家修行的重點都在「無」字,凡夫眾生執著一切有,執著有我,有山河大地的一切萬法。甚至執著有一個離開五蘊的大我,五蘊之內有一個不變的我,稱之為靈魂。也就是說,因為凡夫執著什麼都有,五蘊有人我;萬事萬物有法我,所以認為離開五蘊之外、萬事萬物之外有一個造物主。
佛開悟之後,開示眾生要觀五蘊無我,要觀一切法無我。從《阿含經》開始,有所謂緣起,《雜阿含經》提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此」指的是因緣,「彼」指的是果報。在《雜阿含經》中,佛說了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乃至生緣老死、憂悲愁惱,這稱作「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反過來,修行者去除了無明,因而「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愁惱滅。從《阿含經》開始,一切佛法都是以「無」為門而入涅槃的。
原始、部派佛教有所謂三法印:無常、苦、無我。苦就是無樂,何謂無樂?就是沒有快樂可言,也就是世間一切無淨,都沒有清淨的,都是雜染的。又是「無」!一切萬法都是無我的,世間法無我,出世間法也是無我。
大乘般若中觀在緣起無我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演無自性空,不僅五蘊人無我,同時也進一步破小乘行者所執著的「我空法有」,也破法有。人我是空,法我是空,一切色法是空,受想行識也是空,即《大般若經》所說的十六空、十八空、二十空,般若經典廣開「無」字法門。
以大家所熟知的《心經》而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經文一直空,從世間法空、五蘊空、六根空、六塵空、六識空,一直到十八界空。出世間的修行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流轉十二因緣空,還滅十二因緣也空;「無苦集滅道」,苦集滅道四聖諦空;「無智亦無得」,連大乘六波羅蜜也是空。
又譬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行於布施。」所謂無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這就是「云何住其心」的方法。如何降伏其心呢?修行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後,度盡一切眾生,入無餘涅槃,而實無度者。又是「無」。《金剛經》又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切皆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皆亦無。
《唯識學》也是講無。在說明一切法相皆由阿賴耶識中的業力習氣所轉起之後,又說了三自性。三自性就是三無自性性,依他起性是生無自性性,遍計所執性是相無自性性,圓成實性是勝義無自性性。所以唯識學也是在講無,在講空。
即使是如來藏的思想,也主張佛性的體是畢竟空。雖然依佛性生起一切萬法,生起一切山河大地、有情、無情,但諸法實相的體是畢竟空。再者,《六祖壇經》以無念為宗、以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三無法門都是「無」字。《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一切皆是空,一切皆是無。
慧開禪師是參「狗子沒有佛性」這一個話頭,參了六年才開悟,所以開悟之後大談「無」字。後來在教導眾生的過程之中,把過去禪宗祖師在教導弟子的公案,收集了四十八則,這些著名公案以「無門關」為說明。
這表示佛法的修行著重在「無」字,著重在「空」字,不要執著,不要顛倒,不要打妄想,一切皆無,可是無或空,並非否定所有現象,而是現象無體、現象不真,現象是緣起而性空,如此才是中道。如果執著一切皆無、一切皆空,又落於偏。凡夫眾生執著有邊,或是修行者執著無邊、執著空邊,都是偏見。
慧開法師收集了四十八則著名公案,時代背景主要都在唐朝,因為唐朝是禪宗大盛的時代,尤其六祖惠能大師之後,一花開五葉。五大宗派禪師用各種方法令眾生理解:這個世間是空,這個世間是無,只是因為眾生顛倒無明,執著有而已,世間的真相是空性、是無的。
作者簡介
無門慧開禪師
作者簡介
慧開禪師
浙江杭州人,南宋禪僧,生於1183年,圓寂於1260年,俗家姓梁,字無門,人稱無門禪師。他從小拜師出家,學習經論,後隨平江府萬壽寺月林師觀禪師座下學習,為南嶽下十八世,屬於臨濟宗的楊歧派。他在世時,當時的宋理宗曾因天旱,禮請他祈禱降雨而應驗,皇帝賜他金襴法衣,並敕封佛眼禪師。慧開禪師最有名的著作就是《無門關》。
慧開法師隨師觀禪師學習時,師觀禪師讓他參看話頭。看什麼話頭?有位行者問趙州從諗禪師:「狗子有沒有佛性?」趙州和尚回答:「無。」沒有佛性。參「無」字,慧開禪師以這個話頭來用功,苦參了六年,仍然沒有消息,六年之後,他發誓:「若去睡眠,爛卻我身。」有如悉達多太子,苦行林六年,不得消息,就在菩提樹下禪觀並發誓:「不開悟,誓不離此座。」慧開禪師也同樣發誓:「如果我去睡覺,全身爛掉。」
從此,夜不倒單,晝夜六時精勤不息。當他實在是太睏盹時,就一直經行,或者用頭去碰撞露柱,以此驅趕睡眠。古時候沒有時鐘,用太陽照射柱子的影子,來查看現在是什麼時分。
有一天,慧開禪師在法座邊用功,五觀堂響起了齋鼓的聲音,咚~咚~咚~咚~的聲音從遠方一直傳過來,慧開禪師豁然開悟,就寫了一首偈子:
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群生眼豁開。
萬象森羅①齊稽首,須彌②蹦跳舞三台③。
註解:
萬象森羅:指的是萬事萬物或一切眾生。
須彌:指須彌山,是世間最高的一座山。
舞三台:譬喻天、地及天地間的星星。
釋義
這是譬喻在青天白日,天氣非常好的時刻,忽然打了一聲雷,大地的眾生被這一聲雷驚醒而開悟了。萬事萬物對著開悟的眾生頂禮,須彌山震動,天地跳起來了。須彌山怎麼會動呢?我們讀經,常會看到佛在講經之前,有六種震動。須彌山蹦跳,表示有大事情發生,那就是眾生因為一聲雷而開悟。
三台的名稱,可以從天台宗的「天台」講起,智者大師曾住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人稱天台智者大師,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所謂「天」是巔的意思,頂天立地,天最高。中國人認為天和地沒有分開以前,「元氣未分,渾沌為一,兩儀既判,清而為天,濁而為地」,這是中國人講天地形成的過程。陰陽是兩儀,天地是兩儀。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天和地分開了。天,是什麼成為天?地,是什麼成為地?氣比較輕的,就往上飄成為天,氣比較混濁的,就往下沉變成了地。天和地分開了,陰和陽也分開了。
台者星名,所謂「台」是天上星星的名稱。「其地分也,應天三台,故也明焉。」浙江天台山與天地星三台很類似,因此稱之為天台山。有人說天台山本名天梯,因為山高,可以藉著天台山登高而升天,後人訛傳,故稱天台。
這是慧開禪師的開悟偈:「青天白日一聲雷,大地群生眼豁開。萬象森羅齊稽首,須彌蹦跳舞三台。」
第二天,慧開禪師非常高興,往方丈室走去,向他的師父師觀禪師報告。師觀禪師聽了慧開禪師報告他的證悟境界,連忙打斷他的話:「何處見神見鬼了?」要慧開禪師了解:第一義是不能夠用言語來表達的,截斷他的言語:「你講開悟的境界?是不是活見鬼了?真是鬼話連篇。」
慧開禪師一聽師父截住了他的談話,大喝一聲。弟子為什麼敢跟師父頂回去?表示慧開禪師已經開悟了。開悟的人什麼都不怕,卒來斬卒,佛來斬佛,魔來斬魔。師父不要他講話,慧開禪師大喝一聲,正是要截斷師父的講話,意思是:「師父,您認為第一義諦不可言語,不見得不可言語。您要我不要講話,結果您自己在講。我只是名言假立,向您報告我開悟的境界,我怎麼不知道開悟境界的第一義諦是不能夠用言語表達的,您何必多此一舉,截斷我的談話呢?」
慧開禪師大喝一聲,他的師父是明眼人,也同樣大喝一聲,兩個師徒互相大喝。師父大喝一聲,慧開禪師再大喝一聲,表示他並沒有被他的師父嚇破膽,如果是嚇破膽,就表示他沒有開悟。開悟之人通天徹地、自由自在。慧開禪師又大喝一聲回去,他的師父終於點頭印可:「這個徒弟,不錯不錯,已經開悟,他不怕我截斷他的話,也不怕我大喝。」
從此以後,慧開禪師機用大發,慧辯無礙。1246年,宋理宗下旨,要慧開禪師蓋一座道場,在護國仁王寺開壇說法。慧開禪師是從趙州禪師的「狗子沒有佛性」起疑情,從「無」字得手的,所以開悟之後,也一直弘揚「無」字的法門,因而稱為「無門關」。
譯者簡介
鄭振煌居士
台南市白河區人。1945年出生,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淨覺僧伽大學大乘研究所所長。
長期致力推展居士菩薩道及佛教現代化、國際化、學術化、生活化。長年於海內外主持佛學講座、研習營及禪修營。翻譯藏傳、南傳佛教英文書籍為華文,翻譯漢傳佛教為英文。於2007年創立社團法人中華維鬘學會,擔任理事長,於2013年卸任,任名譽理事長迄今。
主要譯作:
《正念明鏡--中陰成就無上密法》、《讓生命終點成為幸福起點》、《穿越生死》、《藏密度亡經》、《西藏生死書》、《了義炬》、《直指法身》、《當修行者遇見大師》、《當野馬遇上馴師——修心與慈觀》、《達賴喇嘛談心經》、《達賴喇嘛在哈佛》、《認識藏傳佛教》、《心靈甘露》、《心靈神醫》、《觀呼吸》、《菩提樹的心木》、《學佛釋疑》、《聖道修行》等四十餘部。
主要著作:
《佛法新論》、《無堅不摧金剛經》、《大圓滿法--椎擊三要講記》、《佛使尊者--南傳佛教第一人》、《心靜煩惱心熄》、《淨土法門》。
演講集:
《心經的智慧》、《不惜自焚身》、《維摩詰經的生命意義》、《禪修鳥瞰》、《正念與生命成長》、《西藏佛教的修行道》、《阿彌陀佛的意義治療法門》、《空性與情緒療癒》等小冊子20餘種。

Zon | Jumlah Pesanan (RM) | Kos Penghantaran (RM) |
---|---|---|
West Malaysia | Kadar Rata | 6.00 |
Zon | Item/Berat | Kos Penghantaran (RM) |
---|---|---|
East Malaysia | Pertama 1.00 kg | 13.00 |
Tambahan 1.00 kg | 5.00 | |
Singapore | Pertama 1.00 kg | 25.00 |
Tambahan 1.00 kg | 5.00 | |
Australia, New Zealand | Pertama 1.00 kg | 159.77 |
Tambahan 0.50 kg | 52.65 | |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Pertama 1.00 kg | 157.78 |
Tambahan 0.50 kg | 34.31 | |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Pertama 1.00 kg | 175.10 |
Tambahan 0.50 kg | 87.14 | |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 | Pertama 1.00 kg | 150.94 |
Tambahan 0.50 kg | 30.46 | |
China | Pertama 1.00 kg | 96.44 |
Tambahan 0.50 kg | 25.35 | |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 | Pertama 1.00 kg | 118.52 |
Tambahan 0.50 kg | 24.96 | |
South Africa | Pertama 1.00 kg | 118.52 |
Tambahan 0.50 kg | 24.96 | |
Philippines | Pertama 1.00 kg | 91.42 |
Tambahan 0.50 kg | 15.29 | |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 | Pertama 1.00 kg | 162.58 |
Tambahan 0.50 kg | 35.90 | |
Hong Kong | Pertama 1.00 kg | 80.63 |
Tambahan 0.50 kg | 29.06 | |
India | Pertama 1.00 kg | 113.30 |
Tambahan 0.50 kg | 22.28 | |
Indonesia | Pertama 1.00 kg | 107.35 |
Tambahan 0.50 kg | 24.87 | |
Japan | Pertama 1.00 kg | 112.97 |
Tambahan 0.50 kg | 35.03 | |
Macau | Pertama 1.00 kg | 92.93 |
Tambahan 0.50 kg | 13.82 | |
Singapore | Pertama 1.00 kg | 74.75 |
Tambahan 0.50 kg | 21.49 | |
Taiwan | Pertama 1.00 kg | 94.42 |
Tambahan 0.50 kg | 34.76 | |
Thailand | Pertama 1.00 kg | 94.10 |
Tambahan 0.50 kg | 28.25 | |
Vietnam | Pertama 1.00 kg | 98.94 |
Tambahan 0.50 kg | 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