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l
法華經講義 第二十五輯

RM 42.21 RM 46.90 10%
(~USD$ 9.79)
Kuantiti
+
Model
9789869723367
Brand
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
Status
Sedia Ada
Penghantaran
Hantar dalam masa 6-8 minggu
Kos Hantar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13.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159.7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157.78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175.10
Kadar untuk wilayah/negara lain
Ganjaran
42 Kredit
Keterangan

ISBN: 9789869723367

出版日期: 2019-05-31

作者: 平實導師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365頁.21.

 

  這就是說,縱使他真的知道般若密意,而且不是只知表相密意,也還是沒有開悟的人,因為他沒有轉依成功,他的智慧和解脫功德不能在實證的狀況下運轉,顯示他還沒有證轉的功德。我們等一下再來誦一誦《心經》,看到底證轉是什麼功德?我先作一個提示:如果實證了,也轉依成功了,那麼《心經》才算是親證了,那時你誦起《心經》,你知道說:原來真實心的實相境界裡面沒有一切法,沒有名聞,沒有利養,乃至根本就沒有我的存在。這時怎麼還有一個我說:我要出去開宗立派,比你正覺更厲害。那就表示說,他對《心經》的轉依沒有成功,所以他不瞭解《心經》的內涵,不能依止於《心經》的內涵就表示他沒有親證,更不可能運轉《心經》的功德。因為《心經》的境界是由於無一切法的緣故而得解脫,所以《心經》,大家是不是可以來誦一遍?我們一起來誦,好不好?其實應該請維那起腔。為什麼我要請大家與我一起來誦?等一下諸位就會知道了,我就先起個腔,大家一起誦了(大眾跟著平實導師一起大聲唸誦):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般羅揭帝!般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訶!」

  請問:有沒有一切法?(有人答:沒有)。沒有!證得《心經》──證得「此經」時,還說:「我最大,我最偉大,誰都要聽我的,你親教師講的也不對,我講的才對。」到底他有沒有證得《心經》?沒有啦!所以由事相上,你也可以看得到,實證者到底是怎麼回事?都是因為他轉依成功,那才能叫作開悟。譬如證得阿羅漢果,不知道斷五個上分結是什麼內容,也不知道是如何斷的,那能叫作證?得要有那個實質,你得要能出三界(才算數)。結果竟然出三界的功德全部都無,繼續在欲界五欲中打混;連欲界都超脫不了,而說他證阿羅漢果,沒這個道理啊!同樣的道理談開悟,你證得「此經」以後,你要知道《妙法蓮華經》如來藏自住的境界之中,祂是完全無一切法的,連智慧也不存在。你開悟了,實相智慧卻仍存在,這才叫作親證。

  可是,這個親證是般若波羅蜜多經的親證,我們講完了《妙法蓮華經》,這《妙法蓮華經》你實證了還是「此經」,同樣是《心經》這部經、《金剛經》這部經;可是在《妙法蓮華經》中說的道理不完全一樣,有更多的函蓋面;所以你實證以後應該勤行菩薩道,不是要求出生死,不是要取無餘涅槃;等而下之,更不是為了求自己在道場裡的世間法利益或者權位。從這個地方著眼,就知道我們親證「此經」妙法蓮華之後,是應該要行菩薩道,而不應該像阿羅漢一樣,想藉著親證「此經」去取無餘涅槃,所以我說應該有這樣的「妙法蓮華《心經》」的受持。現在請諸位依如來藏「妙法蓮華」的境界來誦這部我改寫的「妙法蓮華《心經》」,請歐老師把它放映出來。來!大家一起再來誦一遍: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有色,有受想行識;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聲香味觸法;有眼界,乃至有意識界;有無明亦有無明盡,乃至有老死亦有老死盡;有苦集滅道,有智亦有得。以有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般羅揭帝!般羅僧揭帝!菩提薩婆訶!」

  太美妙了!如此才是真正在行菩薩道的人;回到《妙法蓮華經》來看《心經》的時候就應當如此,這意思就是說,證悟以後不應該只求自己的涅槃安樂,應當廣求眾生的離苦,所以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中,還得要起心、要動念,來觀察空性如來藏恆恆時、常常時都具有一切法,這時無妨五蘊具足、十八界具足、三十七道品具足,這樣來觀察世間的眾生都有無明,而觀察自己也還有尚未斷盡的無明,同時也有已斷無明的智慧;像這樣子,依於無所得法的「妙法蓮華心」作為依止,再以有所得的實相智慧和解脫智慧作為方便,依止於無所得、無智慧、本來解脫的「妙法蓮華」真如心,仗著十無盡願的增上意樂,永無休止地以普賢十大願王的作意,盡未來際一一來實行,這樣才是真正實行〈普賢菩薩勸發品〉的菩薩摩訶薩。得要如此雙照空有二邊而處中道,勤行菩薩道,最後才能遊盡普賢身,而能進入一生補處 彌勒菩薩的大寶樓閣中,獲得一切佛法的寶藏,這時才能成為一生補處菩薩。

  由於這個緣故,受持《妙法蓮華經》以後就應該不一樣,所以我們依《妙法蓮華經》來受持《心經》時,是應該怎麼樣受持?重新拉到剛才我為諸位改寫的《心經》來:「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照見了五蘊皆空,度過一切苦厄。」這是告訴你要從有入空,因為以事相上的 觀世音菩薩來說,而不是以觀自在菩薩來說的時候,這是從你的五蘊身,從你的十八界法中,當你行於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是依止於「此經」真如心來看一切法皆空,沒有一切法的存在,此時只剩下「此經」妙法蓮華如來藏,就沒有一切法可言,所以「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既空就沒有生死,於智慧上也就度過一切苦厄。這是從有入空,從三界有之間轉依於空性心如來藏妙真如心。在空性心如來藏自己的境界中沒有一切法可得,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從沒有色陰開始,一直到沒有三十七道品,沒有智慧也沒有所得,這是證悟時的從有入空。

  可是接下來說:「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告訴你說,五蘊雖然是空相,十八界雖然是空相,但五蘊十八界其實不異於如來藏,因為五蘊本來就是如來藏中的一部分,怎麼可以說這不是如來藏呢?這是告訴大家說,你從有入空以後,接著要再從空入假,就是從空性妙法蓮華心的境界轉入五蘊十八界來看待五蘊的自己,說五蘊等不異於空性心如來藏,但這時空性心如來藏所生的五蘊等已經是假有,不是真實有。悟前是真實有,愛惜得不得了,悟了以後知道說這是假有,所以你是從空性如來藏中,從「妙法蓮華經」真如心中,轉入於假有的五蘊中繼續行菩薩道,就不會急著想要入無餘涅槃。

  接著:「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有色。」空性如來藏妙法之中有色法,就是有你的色蘊等十一法;除非你入了無餘涅槃,只要你在色界跟欲界之中,在你的空性心如來藏──「妙法蓮華經」之中,就是有五色根及六塵等色蘊,有色蘊同時就一定有受想行識四蘊。有了這五蘊,你就了知自己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你的空性心「妙法蓮華」之中,同時也就有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同時就有眼界的功能、眼識界的功能,乃至意根界與意識界的功能;而你有十八界、有五蘊,就可以看得見眾生都有無明,而菩薩都有無明可以把它斷盡,乃至於有老死、也有老死可以滅盡,確實有苦集滅道可修,確實有解脫的智慧,而且這個智慧也確實是可以親證的。

  這一段告訴大家,你悟後觀察深細、智慧增上以後,得要從空入假而不該求入無餘涅槃,從空入假之後是可以生起智慧的。這時你要用這個智慧雙照空、假二邊,也就是說,你要能藉假有五蘊來看見世間確實是有五蘊,有十八界,有無明,也有無明可以斷盡,有老死、也有老死可以滅盡,有苦集滅道可修,也有苦集滅道實證的智慧,而且這個智慧也是可得的。你從空入假來照見世間,印證確實有這一些修道的過程和內涵,都是真的存在世間,你可以親自去體驗它;這就是你從空入假之後,一一去加以觀察而應該生起的觀照般若。

  接著:「以有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因為有這個雙照空有的智慧被你證得了,有智慧時就是有所得;有所得之後,這個智慧是你的五蘊所得,但是「妙法蓮華」真如心本身依舊是《心經》自己的境界而無所得;那麼你現在已經雙照空假:從有入空,從空入假,然後雙照空假二邊的時候,你因為這個智慧的所得、解脫的所得,所以你依這個般若波羅蜜多──實相智慧到彼岸,當然心中沒有罣礙了。所以證悟之後捨報時,乃至連坐也沒辦法坐了,躺在床上就跟大家揮揮手說:「再見!下一世再見了!」就這麼走人了,心無罣礙,因為未來世你還會遇到正法,再度回到親證的菩薩道中。由於沒有罣礙的緣故,你心中就沒有恐怖了,顛倒夢想就遠離你了,於是你可以生生世世如此進修而在最後「究竟涅槃」。

  這裡要附帶幾句話,你們誦《心經》時的斷句都不對,應該請柯老師找個機會重錄一下,把正確斷句的誦《心經》調子錄起來,然後請推廣組去製作出來給大家。回到「妙法蓮華《心經》」的真實義來說,這時就是雙照空假二邊,已經離開有了,離開三界有而雙照空假二邊的時候,卻發覺行菩薩道時不能離開五蘊十八界這個三界有,所以就依於這個三界有,住於中道,雙照空與假二邊;這時你對空性如來藏妙法蓮華看得很清楚,但是五蘊十八界這邊,你也看得很清楚,了知這全部都是假法。但空性與假法無妨繼續同時存在,而你住於中道不墮空、假等二邊,這時對於空邊、假邊都不取也不捨,這就是我在改寫的這一段經文中要告訴大家的道理,因為菩薩行道必須這樣修行才能在最後「究竟涅槃」。

  接著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這就是說,三世諸佛依於般若波羅蜜多─實相智慧到彼岸─的緣故,才能受持《妙法蓮華經》真如心,最後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那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實證是入門,可是付諸於實行,要依於「妙法蓮華《心經》」有一切諸法的不離空有二邊而付諸於實行,否則你沒有辦法成就佛道,這就是《妙法蓮華經》在告訴我們的道理。

  所以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不許像阿羅漢一樣想要取無餘涅槃;你可以依現前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立志未來要取無住處涅槃,也就是永遠不入無餘涅槃。這就是《妙法蓮華經》告訴我們的道理,否則的話〈妙音菩薩來往品〉就白講了,那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是白講了,普賢菩薩從東方那麼遙遠的世界來到這裡,這個〈普賢菩薩勸發品〉也是白講了;所以最後這三品不斷地在告訴我們,要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轉依成功,從「無一切法」之中進入假法五蘊等萬法中,這是從空性中進入假法萬有,再依於《妙法蓮華經》不壞五陰十八界而住於中道。

  所以說,三世諸佛同樣都是依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親證的緣故而接著悟後起修,也就是依於「妙法蓮華」的《心經》繼續修行,最後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可是《妙法蓮華經》的修行,卻得要依止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親證,所以說「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沒有任何一咒可以與它相比擬。所以《妙法蓮華經》的受持實修,要從《心經》的實證開始,因此說這部《心經》如來藏心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接著就說了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咒,怎麼說呢:去吧!去吧!快去吧!趕快去吧!去到究竟解脫的彼岸,覺悟而圓滿。

  然而,《心經》怎麼會是這個道理?對啊!就是去吧!去吧!快去吧!趕快去吧!去到究竟解脫的彼岸,覺悟而圓滿。這就是《心經》的咒。那《心經》這個咒究竟在告訴你什麼?這也就是《妙法蓮華經》裡面告訴大家的一部分。所以,當你們聽懂這一些法時,有人不由得就笑了起來,但是不敢太囂張,為什麼不敢笑得太囂張?因為不想要刺激人家。

  所以《心經》的受持要從轉依開始:無一切法,一切法全部砍掉。可是你證悟時剛從一切有法裡面,入了這個《心經》無一切法境界中的時候,我們說你叫作從有入空,是剛剛進入空性中;然後你卻得再從空性中走出來,進入一切三界有裡面,但這時一切有已經不再是真實有,而是生滅假有之法,這就是從空入假。但是,接著你還要繼續勤行菩薩道,那就是受持《妙法蓮華經》;所以受持《妙法蓮華經》時,不是只有受持《心經》空性境界而已,你得要依於 如來的教誨全部付諸於實行。歸結到《妙法蓮華經》的受持,卻得要從親證《心經》、轉依《心經》而開始,但是《心經》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就是:去吧!去吧!快去吧!趕快去吧!去到究竟解脫的彼岸,覺悟而圓滿。你得要這樣懂了,才可以說你真的懂《心經》、懂佛法了。

本書特色

  本«講義»演繹«法華經»隱說金剛心如來藏之意涵,兼及十方三世諸佛世界的廣袤、深遠,廣涉般若密意及十方諸佛世界之法相,圓滿收攝如來一代時教,故為圓教經典。而此中隱說之般若無上妙法密意,唯證乃知,是故如來說為經王,甚深難解以致誤會者,古今所在多有。今於此套«講義»中詳述之,發瞶震聾而冀妙法久住世間。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法華經講義 第二十五輯
Penghantaran Maklumat
ZonJumlah Pesanan (RM)Kos Penghantaran (RM)
West MalaysiaKadar Rata6.00
ZonItem/BeratKos Penghantaran (RM)
East MalaysiaPertama 1.00 kg13.00
Tambahan 1.00 kg5.00
SingaporePertama 1.00 kg25.00
Tambahan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Pertama 1.00 kg159.77
Tambahan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Pertama 1.00 kg157.78
Tambahan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Pertama 1.00 kg175.10
Tambahan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Pertama 1.00 kg150.94
Tambahan 0.50 kg30.46
ChinaPertama 1.00 kg96.44
Tambahan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Pertama 1.00 kg118.52
Tambahan 0.50 kg24.96
South AfricaPertama 1.00 kg118.52
Tambahan 0.50 kg24.96
PhilippinesPertama 1.00 kg91.42
Tambahan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Pertama 1.00 kg162.58
Tambahan 0.50 kg35.90
Hong KongPertama 1.00 kg80.63
Tambahan 0.50 kg29.06
IndiaPertama 1.00 kg113.30
Tambahan 0.50 kg22.28
IndonesiaPertama 1.00 kg107.35
Tambahan 0.50 kg24.87
JapanPertama 1.00 kg112.97
Tambahan 0.50 kg35.03
MacauPertama 1.00 kg92.93
Tambahan 0.50 kg13.82
SingaporePertama 1.00 kg74.75
Tambahan 0.50 kg21.49
TaiwanPertama 1.00 kg94.42
Tambahan 0.50 kg34.76
ThailandPertama 1.00 kg94.10
Tambahan 0.50 kg28.25
VietnamPertama 1.00 kg98.94
Tambahan 0.50 kg14.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