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Information
ISBN: 9789571933535
出版日期: 2023-07-26
作者: 皮國立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512頁.21.
當中醫遇到西醫
當經絡臟腑與遇上解剖學
在看醫生之前,要先看懂身體!
對西醫而言,身體是在手術解剖檯上可以「看」見的生理樣態,
對中醫而言,身體卻更隱含著一種氣化的、不可觀測的生命真理。
從《內經》、《傷寒》中走出的中國醫者,面對截然不同的醫學理論,該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由氣血經脈建構出的中國身體觀,又會如何被重新形塑?
晚清中國是一個新舊文化相互交匯衝擊的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等各層面,也迎來劇烈的衝突與轉變。傳統醫學在這樣的時代風氣下,也夾在中西文化之間搖擺不定。類似「中西醫融合」的理論彼此間相當不同。有強調合一的「中西一元化」,也有試圖「折衷中西」的說法。而唐宗海正是在這樣的潮流之中,首度提出了中西醫匯通的思想。他以傳統經脈氣血理論為骨幹,援引西醫的解剖學知識,在龐雜紛呈的各家理論上,替後來的醫者開拓出一條嶄新的航路。本書以他的立論為切入點,不只詳盡地介紹了中西醫理相互影響、匯通的過程,更替讀者建構出在晚清的時代變局之下,人們對於「身體」形象如何理解的歷程圖景。
解剖也看不見的人體――「把脈」現在還有用嗎?
對晚清的中醫而言,龐而繁雜的西方醫理知識特別在解剖學上備受重視。解剖學這種以「肉眼」觀測人體器官的新興學說,對於中醫傳統以經脈、臟腑理解人體的方式作出質疑。醫書典籍上的經脈路線,既不符合解剖學上的血管分布,卻又略有相似之處。對中醫而言,「脈」是一種氣血行走的路線,而這樣看似不科學的、難以捉摸的「氣脈」,在西方醫學大行其道的時代,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樣的疑問既是中西醫學理論上的爭執,更展現了兩個文化之間,對於「人體」解讀的根本差異。
生命的中樞――思考用的是心還是腦?
在西醫的理論下,人體生命的一切活動簡而言之即受到大腦、脊髓、神經三者的連動控制。大腦作為生命的中樞,負責處理生命的一切感知。然而對中醫而言,比起大腦更為重要的,則是「心」的概念。心被是作一個擬人化的主體,在中醫理論上賦予情緒上的意義。唐宗海作為中西醫匯通的提倡者,並未完全否認大腦的功能,而是援引西方的解剖學說,在唐宗海的解讀下,大腦作為「心」轄下的其中一個臟腑,同樣的也負責處理人體的活動與感知。中西醫對生命的理解,自中樞起便南轅北轍,藉由唐宗海解讀、重構的過程也可以看出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在接受外來文化時,是如何理解與轉化新知。
本書透過中醫面對西醫學說的衝突,細密詳實地羅列出晚清中西醫在醫理與人體認知上的分歧。面對中醫受到的種種危機與質疑,唐宗海自受過傳統中醫薰陶的醫者角度出發,以西方解剖知識來完善受制於歷史文化因素影響,而許久未見大幅度革新的中醫理論。他的思想展現了一種兼具復古與創新的新氣象。既非完全的中西統一,也非死守著傳統典籍不願讓步,一味的否決新知。作者參酌豐富的史料典籍,細膩梳理近代中西醫接觸、碰撞、匯通的脈絡,並一步步帶領讀者領略知識與文化的形成與變遷。
作者簡介
皮國立
作者簡介
皮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史學方法、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著有《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2009)、《「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2012)、《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2019)、《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2019)、《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2020)、《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2022)、《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2022)等學術專書,並主編數本論文集和教科書,發表期刊、專書等論文90餘篇。曾榮獲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沙學俊獎學金、郭廷以獎學金、中國歷史學會第六屆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第一名、王玉豐年輕學者STS論文紀念獎、中原大學研究類優秀年輕學者獎、臺灣科技部2020年優秀年輕學者獎勵、中央大學新聘卓越教研人員獎、全校優良導師獎等等榮譽。

Shipping Information
Zone | Order Total (RM) | Delivery Fee (RM) |
---|---|---|
West Malaysia | Flat Rate | 6.00 |
Zone | Items/Weight | Delivery Fee (RM) |
---|---|---|
East Malaysia | First 1.00 kg | 13.00 |
Extra 1.00 kg | 5.00 | |
Singapore | First 1.00 kg | 25.00 |
Extra 1.00 kg | 5.00 | |
Australia, New Zealand | First 1.00 kg | 159.77 |
Extra 0.50 kg | 52.65 | |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First 1.00 kg | 157.78 |
Extra 0.50 kg | 34.31 | |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First 1.00 kg | 175.10 |
Extra 0.50 kg | 87.14 | |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 | First 1.00 kg | 150.94 |
Extra 0.50 kg | 30.46 | |
China | First 1.00 kg | 96.44 |
Extra 0.50 kg | 25.35 | |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 | First 1.00 kg | 118.52 |
Extra 0.50 kg | 24.96 | |
South Africa | First 1.00 kg | 118.52 |
Extra 0.50 kg | 24.96 | |
Philippines | First 1.00 kg | 91.42 |
Extra 0.50 kg | 15.29 | |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 | First 1.00 kg | 162.58 |
Extra 0.50 kg | 35.90 | |
Hong Kong | First 1.00 kg | 80.63 |
Extra 0.50 kg | 29.06 | |
India | First 1.00 kg | 113.30 |
Extra 0.50 kg | 22.28 | |
Indonesia | First 1.00 kg | 107.35 |
Extra 0.50 kg | 24.87 | |
Japan | First 1.00 kg | 112.97 |
Extra 0.50 kg | 35.03 | |
Macau | First 1.00 kg | 92.93 |
Extra 0.50 kg | 13.82 | |
Singapore | First 1.00 kg | 74.75 |
Extra 0.50 kg | 21.49 | |
Taiwan | First 1.00 kg | 94.42 |
Extra 0.50 kg | 34.76 | |
Thailand | First 1.00 kg | 94.10 |
Extra 0.50 kg | 28.25 | |
Vietnam | First 1.00 kg | 98.94 |
Extra 0.50 kg | 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