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l
日本建築認識論:最關鍵的日本建築史,20世紀尋找文化識別的覺醒與奮起之路

RM 77.31 RM 85.90 10%
(~USD$ 17.93)
数量
+
型号
9786267466605
品牌
原點
状态
售卖中
​发货
预计6-8 星期内​
运费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13.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159.7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157.78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175.10
其他地区/国家的运费
积分
77 分
商品介绍

ISBN: 9786267466605

出版日期: 2024-10-07

作者: 五十嵐太郎

譯者: 謝宗哲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288頁.21.

 

▎真正關鍵的日本建築史 ▎
日本曾經擬洋風,如今世界掀起哈日風
何謂傳統?何謂現代?如何找出「日本風格」
看日本如何於20世紀展開一場自覺性的近代建築運動
 
奧林匹克競技場、萬博展覽館、原爆紀念碑、皇居、國會議事堂
從牽動日本國民人心的重大歷史事件談建築
建築學者謝宗哲選書翻譯,讀懂日本文化的建築課
 
國家意識∣日本趣味∣反傳統∣文化自明性──切入核心的思辨
【特別分析】2020年東京奧運新國立競技場競圖排外爭議始末
從戰後焦慮中摸索,因為建築,看見真正的日本奮起精神
 
  ●有觀點、有歷史、有文化連結的日本建築入門
  ●這堂建築入門,不只是建築,更是認識日本文化的神髓
  ●建築學者謝宗哲,選書翻譯之作,理解日本趣味,如何征服世界?
 
  ▌是怎麼樣的「傳統」土壤,培育出這些建築名家?
  ▌什麼能真正代表日本?定義所謂的「日本風格」?
  現今那些你我耳熟能詳、到日本必訪的建築名勝,如代代木競技場、名古屋市美術館、代官山Hillside Terrace、出雲大社廳舍、廣島平和紀念資料館、香川縣廳舍、神長官首矢史料館、仙台媒體中心等,甚至是曾現身於海外的漢諾威萬國博覽會的日本館,或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日本館、以及刻印了日本國民記憶的太陽之塔,都是這一連串,日本回覆「何謂傳統?何謂現代?」思辨過程下的結晶。
 
  身為建築評論權威之一的五十嵐太郎教授,縱觀歷史典籍、學術文章、報章雜誌等文獻資料,對於這些議論做出詳細的追索,並舉出象徵日本的知名建築為例,爬梳出小說既視感般且切入文化核心的「日本建築認識論」,從中理解真正關鍵的日本建築史。日本的國家主義與現代主義之間的相生相剋將在此甦醒,呈現相對完整的日本建築樣貌。同時,這也是批判式考察的一本書,重新檢視備受爭議且陷入困境的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國際競圖選出了札哈.哈蒂的前衛設計,最後卻演變成排外事件,重新舉辦競圖,也讓「何謂日本」議題再度甦醒,重新思考近代以降的日本建築論。
 
  ▌為什麼日本和建築連結在一起
  在本書裡,企圖思考、解釋「日本」與「建築」的關係。過去有許多相關著作,包括伊勢神宮與桂離宮等、有名的古建築研究、或者圍繞著日本概念所作的論述等等。然而,本書想以東京奧林匹克這個現代的題目為起點,在同步回溯歷史下,來對過去各種偶發事件作連鎖性的考究。
 
  第一章與第二章是透過奧林匹克與萬博,來考察日本是以何種日本風格,被海外看見。在這裡作為重要部位而浮現的主題,是第三章討論的「屋頂」。接著在第四章,重讀20世紀中葉讓建築界議論紛紛的傳統論爭。具體來說,是對於翱翔世界的代謝派成員所作的歷史性解釋(第四章)、以及從繩文v.s.彌生論爭所發現的「民眾」概念(第五章),以及帶給建築界極大影響的岡本太郎的思想與作品(第六章)。第七章則是論及白井晟一的原爆堂與大江宏「混在並存」思想。第八章則將焦點放在戰爭時期下,由評論家浜口隆一在現實處境的限制下所完成的日本空間論。最後第九章「皇居.宮殿」與第十章「國會議事堂」,則是從明治到昭和為止,持續進行的國家級計劃案/項目,對於如何接納日本進行回顧。從這裡便有了近代以降之日本建築論的開始。
 
  ▌實現日本建築精神,使之發揚光大的現代
  東大教授藤島亥治郎,於戰後日本建築界正在摸索與世界接軌的道路之時,懷抱著如此理想——「往中國大陸、往南方、往歐美,伴隨著建築文化所伸出的手,肩負著在新世代的日本建築中吹入嶄新精神的大使命」。也就是,過去都只是往日本輸入,今後則是要從日本反向賦予影響整個世界的抱負。21世紀的現在,日本成了伊東豊雄與SANAA等世界級建築家輩出的所在,戰時所懷抱的遙遠理想,如今遂已達成。
 
  日本建築的摸索與奮起之路
  1.【向世界發信「日本風格」的開端──奧林匹克競技場】
  1930年代,許多飯店的室內裝修大多是因著外國人的喜好與需求所做,惟外觀還是以量體較大的和風屋頂作為特徵,因為在思考招攬觀光客時,屋頂是最容易進行符號化設計的部分。岸田日出刀對於這種一味炒短線的廉價樣式趨勢相當感冒。1964年的東京奧林匹克,岸田從日本的傳統建築要素出發,強力推薦了「一流人材」丹下健三擔任國立代代木屋內綜合競技場與附屬體育館的設計者。
 
  丹下的屋內競技場也嘗試使用大屋頂來做出象徵式的表現。屋頂局部讓人聯想起民居的「棟(屋脊)」與神社屋頂兩端立體斜向十字交叉的那兩根木條「千木」。有意思的是,正是這個岸田不喜歡的屋頂,反而成了設計之要。當然那並不是直接模仿抄寫了古建築的造形,而是藉由現代的構造技術所實現的成果。丹下可說是創造出超越岸田所想像的日本式現代主義。將競技場配置在以明治神宮本殿作為起點的南北軸線的場所上,這也是意識著都市設計、帶有丹下風格的思考方式。
 
  2.【萬國博覽會與「繩文式紀念碑」太陽之塔的碰撞相遇】
  丹下健三也擔任另一個國家事業級的、得以與東京奧林匹克並列的大案子,即是大阪萬博全體會場的設計者。他將大阪萬博祭典廣場設計成一個遮蔽式的大屋頂。除了擋雨防露的單純功能,在內部更擁有了人們能夠居住的空間、作為空中都市之雛形的構想。
 
  丹下想做的是透過屋頂隱約看到天空與雲、帶有透明感而輕盈的皮膜。但這個作品留在人們記憶裡的,反而是岡本太郎所做的太陽之塔從旁闖進來,暴力介入了這當中的模樣吧。岡本太郎1967年受邀參加萬博時,看到宏偉的水平屋頂,立即湧出了要將它打破的衝動,而在腦海閃過以某種怪咖/怪物來對決優雅大屋頂的點子,那就是將高三十公尺的屋頂給頂破、高七十公尺的塔。
 
  不只是屋頂,也不只是塔。這兩者在萬博這個世界級舞台上的激烈碰撞下,產生了令人難忘的風景。在萬博結束之後,大屋頂被解體,空間桁架的局部被降落到地上保存下來。只有「太陽之塔」到現在還留於現場,但它當初對決的對手(大屋頂)已經消失無蹤。這是對「現代」這場神話給予當頭棒喝之一擊的「繩文式」紀念碑,或者,也可說是被埋藏在萬博會場中心裡的反萬博符號。
  
  3.【超越民族表象的原爆紀念碑】
  廣島平和紀念資料館出現在接近原爆核心附近的基地上,雖可說是象徵戰後日本復興的建築,但當時是以傳統與民族這些關鍵字被理解。川添登形容丹下的廣島計畫案是「從廢墟當中想起強而有力的伊勢」,「伊勢所帶有的矛盾與廣島帶有的矛盾彼此消融和解,從荒野當中強悍立起巨大底層挑空構造,以及被視為是素樸並具現代性的百葉,由於被遺留在未完成狀態下所凍結的、由裝修中的粗糙肌理與建物全體及基地所醞釀出的荒涼中,就恰似原爆時代所做出的、宛如二十世紀神話般的那樣,帶著不可思議的魅力與迫力,朝著我們逼近而來」。
 
  4.【京都迎賓館的「高科技和風」】
  於2005年完成的京都迎賓館,是以當代的日本建築為目標。透過競圖選出的日建設計,是一家從高層大樓到東京天空樹與札哈.哈蒂的新國立競技場為止,都能對應各種設計類型的、代表日本的大型組織建築設計事務所。
 
  設計的特徵,是將建築全體都收同在一層,將服務機能幾乎都收納到地下。回顧歷史就可發現,日本建築除了城郭與不會住人的塔等特殊構築物之外,其實並不存在高層建物。
 
  為了在設施特性上要求最高層級的安全,擁有開闊視野的中庭雁行走廊,全部加上了大片玻璃的固定窗,再透過音箱將外部流水聲與大自然聲響在室內播放。沙林事件以降,也假定從外部投進毒瓦斯的攻擊,因此配備了能夠仔細管控空氣狀態的設備。在基地角落所構築的假山也具有堡壘的機能。
 
  一般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這是由於國家項目才可能完成這類挑戰的優異建築。然而,關於這棟建物的評價,即便好幾次申請角逐日本建築學會獎(作品類),結果卻落選的這件事還引起話題。筆者參觀之後覺得雖然是和風,但實現了過去未曾存在的細長比例、以及高科技與和風的乖離及共存,進而造就出這棟建物的有趣之處。
 
  (原書名:《日本建築的覺醒:尋找文化識別的摸索與奮起之路》)

 

作者簡介
五十嵐太郎



作者簡介

 
五十嵐太郎 Igarashi Taro
 
  建築評論.建築史家。東北大學研究所教授。1967年於巴黎出生。主要著作為《新宗教與巨大建築》、《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美的都市、醜的都市》、《現代建築家列傳》、《走在受災地時所思考的事》等。曾擔任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2008年日本館策展人、愛知三年展2013的藝術總監及國際巡迴展「3.11—東日本大震災之後,建築家是如何對應的」的監修等職務。獲頒日本2013年度藝術選獎新人獎。
 


譯者簡介

 
謝宗哲
 
  建築旅人,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現任Atelier SHARE(享工房有限公司)代表。前亞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2008─2015),並曾任教過交大建築所、東海建築系、中原建築系等建築名門。「Little People Architects」建築創作聯盟人,曾擔綱策劃「台日新銳建築交流展:自然系」(2012年)、「Home 2025:想家計畫」(2016),並受邀出任南方建築三年展(2019)策展人。持續透過翻譯|寫作|旅行|策展的方式來分享、推廣當代建築藝術文化與生活美學。
 
  重要著作:《HO! 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溫柔建築風景》、《愛上自然系北歐建築》;另譯有《席捲世界的日本建築家群像》、《日本建築認識論》等多部著作。

日本建築認識論:最關鍵的日本建築史,20世紀尋找文化識別的覺醒與奮起之路
送货资讯
区域订单总额 (RM)运费 (RM)
West Malaysia统一收费6.00
区域计算/重量运费 (RM)
East Malaysia首 1.00 kg13.00
额外 1.00 kg5.00
Singapore首 1.00 kg25.00
额外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首 1.00 kg159.77
额外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首 1.00 kg157.78
额外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首 1.00 kg175.10
额外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首 1.00 kg150.94
额外 0.50 kg30.46
China首 1.00 kg96.44
额外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首 1.00 kg118.52
额外 0.50 kg24.96
South Africa首 1.00 kg118.52
额外 0.50 kg24.96
Philippines首 1.00 kg91.42
额外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首 1.00 kg162.58
额外 0.50 kg35.90
Hong Kong首 1.00 kg80.63
额外 0.50 kg29.06
India首 1.00 kg113.30
额外 0.50 kg22.28
Indonesia首 1.00 kg107.35
额外 0.50 kg24.87
Japan首 1.00 kg112.97
额外 0.50 kg35.03
Macau首 1.00 kg92.93
额外 0.50 kg13.82
Singapore首 1.00 kg74.75
额外 0.50 kg21.49
Taiwan首 1.00 kg94.42
额外 0.50 kg34.76
Thailand首 1.00 kg94.10
额外 0.50 kg28.25
Vietnam首 1.00 kg98.94
额外 0.50 kg14.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