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l
戰爭的秘密史(3冊套書)阿富汗文件+賓.拉登文件+影子戰爭

RM 227.79 RM 253.10 10%
(~USD$ 52.82)
Quantity
+
Model
8667106514965
Brand
黑體文化
Status
Available Now
Delivery
Usually ships within 6-8 weeks
Delivery Fee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23.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370.3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295.02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523.66
Rate for other regions/countries
Rewards
227 Points
Product Information

ISBN: 8667106514965

出版日期: 2023-06-20

作者: 克雷格.惠特洛克,內利.拉胡德,吉姆.修托

譯者: 張苓蕾,黃妤萱,鄭依如,苑默文,高紫文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1208頁.22.

 

  

  《阿富汗文件:從911反恐開戰到全面撤軍,阿富汗戰爭真相揭密》
 
  普立茲獎三度入圍決選記者重磅之作,
  揭露美國二十年阿富汗戰爭官方不說的內幕
  
  《華盛頓郵報》2021年度最佳好書
  《紐約時報》非虛構類作品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阿富汗文件》是美國《華盛頓郵報》知名記者的調查報導,敘述布希、歐巴馬和川普三任總統與其軍事將領,這二十年來如何年復一年地對大眾隱瞞這場「美國史上最長戰爭」的真相,也為之後塔利班再度佔領阿富汗埋下伏筆。

 

  國防內部資料、學界深度調查及第一線軍民採訪等眾多文件顯示:阿富汗戰爭注定是一場失敗。與越戰與伊拉克戰爭顯然不同的是,美軍在2001年進軍阿富汗時,幾乎得到舉國上下的認同。起初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打敗蓋達組織,避免類似911的事件再度發生。然而,當美國與盟軍成功擠下塔利班後,他們卻逐漸失去了方向。

 

  在阿富汗這個對美國來說相對陌生的國度,美軍逐漸陷入游擊戰的泥沼,但沒有任何一位總統願意承認失敗,從布希、歐巴馬到川普一直不斷增兵,並對外宣稱情勢已有進展,事實上他們早已知道這場戰爭毫無勝算。

 

  正如同「五角大廈文件」改變了大眾對越戰的觀感,《阿富汗文件》逐一揭露了軍事將領、白宮、五角大廈、士兵、前線救援志工等人的現身說法,並坦承美軍的策略毫無章法,這項重建阿富汗的計畫注定失敗。阿富汗政府也因毒品與腐敗問題,成為扶不起的阿斗。本書集結一千人以上的真實訪談,戳破美國政府對外經營多年的阿富汗美夢。 

 

  五角大廈通訊員湯姆.鮑曼指出,《阿富汗文件》是「對高級軍事與文職官員的欺瞞、失誤與自大的嚴厲控訴」,本書對延宕已久的問題提出檢討,深刻改變了世人與美國民眾對這場戰役的看法。

 
  《賓.拉登文件:蓋達組織、其領導人與家庭的真相》
 
  恐怖主義問題專家揭開蓋達組織的秘密史
  從911到賓.拉登之死,基地組織的內部真相
 

  2011年5月1日,美國特種作戰部隊(SOF)突襲奧薩瑪.賓.拉登位於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基地,並從基地二樓「電腦和電子設備」中找到近六千頁的阿拉伯文的文件。正如我們在《60分鐘》節目中看到的,特種作戰部隊在阿伯塔巴德的行動中用了額外的18分鐘收集了賓.拉登的文件,蓋達組織的真相由此暴露了出來──從911事件到賓.拉登之死,蓋達組織的機密內幕。

 

  事實上,奧薩瑪.賓.拉登最害怕的不是被俘或死亡,而是蓋達組織的秘密被曝光。

 

  《賓.拉登文件》是作者奈莉.拉胡德針對蓋達組織解密的內部通信和文件所做的研究。這些文件涵蓋賓.拉登與同僚的內部通信,以及他的個人反思。賓.拉登將電子文件保存,透過熟識可信的快遞員傳遞訊息,與家人和其他基地組織成員進行交流。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篇講述2001至2011年遭受重創的基地組織之情況,第二篇著重於2004至2011年基地組織與相關組織的關係,第三篇則是賓.拉登家庭與相關人員的情形。重組這些文件,可以讓我們對基地組織有全面的理解──不僅有機會一睹九一一恐攻的幕後設想,以及其他未實現的恐攻計畫;也可以藉此一窺基地組織與其他附屬與結盟組織間的運作方式、並展現基地組織與伊朗、巴基斯坦和沙烏地阿拉伯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與敵意。美國入侵阿富汗對基地組織造成重創,這些文件也揭露了賓.拉登當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對他的家庭帶來的衝擊。

 

  本書也呈現我們在911恐攻後過於高估基地組織的實力,基地組織領導人也透過宣傳,將自己誇張或等同於全球聖戰運動的主導勢力。其實過去我們並不了解,在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後幾個月裡,基地組織的實力就已嚴重耗損,甚至困難到無法實質控制和影響全球相關聖戰組織的情況。《賓.拉登文件》填補過去二十多年恐怖主義的實務研究,勾勒出二十一世紀初全球聖戰的興起與發展景致,並立論有據。

 

  這是一本具開創性的著作,拉胡德透過賓.拉登自己和他的家人及最親密的伙伴的話語,介紹有關蓋達組織的第一手資料,向讀者揭示了一個與我們以為的情況截然不同的故事。

 
  《影子戰爭:從資訊戰到尖端衛星武器競賽,二十一世紀戰爭的隱形戰線》
 
  我們即將輸掉一場鮮為人知、已如火如荼展開的戰爭嗎?
  本書是劃時代的巨作,揭開今日世界衝突的內幕。

  

  毒害異議人士,干預選舉,武裝侵略,搗亂國際條約,暗中擴建軍力,駭客和病毒,在太空中部署武器……,中國和俄國(以及伊朗、北韓)大膽挑釁,違反國際法規,引發媒體的報導。

 

  每當這些國家的計謀得逞,就會變得更加大膽,它們正肆無忌憚地對美國和西方等國家發動全球戰爭。這是新的冷戰,還未察覺自己正在打這場戰爭的人,是絕對贏不了的。西方等民主國家的敵人明白自己可能贏不了熱戰,但可利用影子戰爭這個門路致勝。我們所認為的最大優勢,包括開放的社會、軍事創新、在地球與太空中的科技優勢,都一一成為弱點,遭到這些國家暗中破壞。

 

  在《影子戰爭》中,作者吉姆.修托為我們揭露這場新的國際衝突,內容驚心動魄。這場影子戰爭對國家安全構成最大的威脅,即使大多數人對此所知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從烏克蘭到南海、北極海的潛艦,再到史無前例的參訪美國太空司令部,作者擔任過新聞工作者和外交官,而得以運用其淵博的學識、廣闊的人脈、豐富的個人經驗,實地報導中俄如何發動新型戰爭的攻擊,其描繪面面俱到、繪聲繪影。

 

  「影子戰爭」是不對稱作戰、灰色地帶作戰、政治影響戰、認知戰的綜合體。本書全方位描述中、俄如何對美國及西方國家發動影子戰爭,進行滲透、破壞、偷竊、勒索等行徑,包括莫斯科對在西方國家的俄羅斯異議人士發動的核生化攻擊(第一章);十三年前對愛沙尼亞的全國性網路戰(第二章);中國以國家為後盾對西方國家竊取情報與商業機密(第三章);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滲透戰與分裂戰,甚至導致馬航客機被擊落的悲劇(第四章);中國從二○一四年在南海積極進行填島造陸(第五章);俄羅斯與中國在近地球軌道的太空作戰部署(第六章);俄羅斯對美國選舉的干擾與破壞,企圖影響選舉結果(第七章);俄羅斯與中國的潛艦發展,及其在北極與其他海域的水下作為(第八章)。

 

  本書觸及的範圍包括水下、陸地、太空、網路、核生化、政治滲透戰與政治影響戰等,相當於近幾年美國軍方所聲稱的「陸、海、空、水下、太空、網路、電磁頻譜」等多域戰(multi-domain)的戰場;本書也論及和平時期的政治影響戰、輿論戰、心理戰等領域。本書是根據中俄對西方國家的具體作為,從中可見近幾年兩國對西方國家作為的多樣性及密度。

 

  這本書無比重要、鞭辟入裡,雖然讀來令人惶恐,但也讓人大開眼界,明白指出未來的戰爭其實已經開打。所幸美國一改先前的姑息政策,開始反擊。在《影子戰爭》中,作者歷經多年採訪,與美、歐、北約等西方國家的軍事、情報與外交高層直接訪談,並介紹許多陸海空軍、潛艦與太空部隊及其指揮官,還有電腦科學家、非軍事人員及高階情報官員,都是這場持續新型戰爭中的前線戰士。本書作者以其資深記者的職業訓練,採取簡約敘事的風格,全書節奏舒暢,讓人有高度的臨場感。對於有興趣了解影子戰爭及其操作過程、國際局勢和當下世界衝突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值得細品與收藏的好書。

 
各界推薦
 
  《阿富汗文件》

  邱奕宏 專文導讀

  王立第二戰研所

  吳明杰|資深軍事專家

  宋學文|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教授

  沈伯洋|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邱奕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林廷輝|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

  黃創夏|自由媒體工作者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賓.拉登文件》

  侍建宇 專文導讀

  王立第二戰研所

  侍建宇|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

  吳明杰|資深軍事專家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影子戰爭》

  賴怡忠 專文導讀

  王立第二戰研所

  宋學文|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前院長

  沈伯洋|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吳明杰|資深軍事專家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賴怡忠|專欄作家、前台灣智庫副執行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阿富汗文件》

  「來得及時的重要報導。」──《書單》「星」級推薦(Booklist, starred review)

 

  「節奏快速又生動……引言充滿說服力。」──《紐約時報書評》(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精準描述帝國的傲慢、疏忽與謊言,令人不忍釋卷。」──《觀察者周刊》(The Spectator)

 

  「記述一場被誤導和歪曲的軍事潰敗,毫不留情、一語中的。」──華盛頓獨立書評網站(Washington Independent Review of Books)

 

  「內容豐富、可靠、證據確鑿……取材自無可挑剔的的資料來源。」──《美國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優秀的新書……揭露震撼人心的真相……更坐實了我們早有的擔憂。」──《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克雷格.惠特拉克的新書《阿富汗文件》是這場戰爭主題的重點讀物。」──紐特.金瑞契(Newt Gingrich),《新聞周刊》(Newsweek)

 

  「令人印象深刻的紀實……書中證據確鑿,證實阿富汗戰爭是一場本應在幾年前就結束的巨大失敗。」──《柯克斯書評》「星」級推薦(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view)

 

  「主要來源報導的經典成就……《阿富汗文件》提醒讀者,報導文學的力量是奠基於有憑有據的書面證據。」──《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

 

  「抨擊猛烈……嚴謹詳實……道出美國各領導人如何『選擇埋葬錯誤,任戰爭漸漸變得難以掌控』,令人心碎。」──《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十、二十、五十年以後,若美國再次崛起,有意在另一遙遠的國度證明自己的軍事實力,那麼戰爭的策劃者將會因為無視《阿富汗文件》的教訓而悔不當初。──《流行事》(PopMatters)

 

  「克雷格.惠特拉克對資深軍事及非軍事官員的謊言、疏忽和狂妄自大提出了嚴厲控訴,呼應與越戰相同的悲慘過往。美國的死傷人員和家屬值得更明智、品德更高尚的領袖。」──湯姆.鮑曼(Tom Bowman),全美公共電台 (NPR)五角大廈特派記者

  

  「《阿富汗文件》剖析美國在中亞犯下的愚蠢行徑,記述美國至今仍在設法應付多年的魯莽和失策之舉。本書一方面控訴了偏離的戰爭使命與美國的驕矜自大,另一方面也對未來的領袖提出警示。」──凱文.毛瑞爾(Kevin Maurer),《紐約時報》暢銷書《艱難一日》(No Easy Day)及《美國激進》(American Radical)共同作者

 

  「據實敘述這場美國歷時最久的戰爭,揭發將領和政府官員對戰爭的代價與徒勞早已心知肚明。惠特拉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拼湊所有碎片,為我們帶來了有史以來最全面的這場衝突的內幕故事。」──拉傑夫.強德拉謝克(Rajiv Chandrasekaran),《小美國:阿富汗戰爭中的戰爭》(Little America: The War Within the War for Afghanistan)作者

 

  「《阿富汗文件》記敘了阿富汗戰爭如此曠日廢時的緣由,內容扣人心弦。錯失的良機、徹底的疏失,最重要的更有來自資深指揮官的第一手資料。他們在數年後才承認,自己只是沒有對美國人民坦承他們當年所知的戰況。」──芭芭拉.斯塔爾(Barbara Starr),CNN五角大廈記者

 

  「惠特拉克毫不留情地批判小布希、歐巴馬與川普總統及美軍領袖,稱這些人全都未能對美國民眾據實以告……惠特拉克的著作取材自阿富汗重建特別督察長辦公室私下執行的數百次『記取教訓』訪談紀錄……直言不諱的訪談內容相當發人深省。」──全美公共電台(NPR)

 

  「一如記述越戰的五角大廈文件,《阿富汗文件》拆穿數十年來的謊言,以及屹立不搖的美式帝國主義。這段歷史在克雷格.惠特拉克銳利目光的審視之下,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公民最終應該拒絕相信任何人憑無據地聲稱『美國的軍事武力是世界上獨特的向善力量』。」──克里斯蒂安.艾佩(Christian G. Appy),《美國清算:越戰與我們的民族認同》(American Reckoning: The Vietnam War and Our National Identity)作者

 

  「《阿富汗文件》的內容嚴謹,一讀即讓人欲罷不能。本書揭示美國應對戰爭的可悲方式,為這場歷時最久的戰爭紀錄留下深遠的貢獻。惠特拉克詳實記錄了美國領導階層和指揮官如何違背國家的承諾,辜負仰賴他們的阿富汗人,以及在911事件後犧牲性命的美國軍人。」──史蒂夫.科爾(Steve Coll),《幽靈戰爭》(Ghost Wars)及《S機構》(Directorate S)作者,曾獲頒普立茲獎

 

  「打了二十年的阿富汗戰爭,在美國外交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很多人都想知道,當初美軍是怎麼進入阿富汗的?為什麼連著幾任總統都想撤軍而撤不出?是國際因素還是官僚因素?又為什麼拜登最後會撤得如此狼狽?這本書提供了很多內幕,值得一讀。」──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國際事務錯綜複雜,議題連結或相互依賴的情況日益深化。雖然阿富汗與台灣在地緣政治上有一定的距離,但中東的地緣政治卻常常牽引到美、中、俄及歐洲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布局。而目前台灣正積極的準備參與更多的國際事務,不論是企業、政府或是個人,對國際事務更是需要有更為宏觀的視野。本人樂意推薦《阿富汗文件》一書給關心兩岸關係以及台灣在未來更密切參與國際事務的讀者。」──宋學文,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教授

 

  「《阿富汗文件》內容採用大量當事者,包含軍事將領到士兵、官僚到阿富汗民眾的口述說法,試圖還原出一套完整的阿富汗戰爭故事。內容精彩連貫,不拖泥帶水,從911事件後小布希總統出兵到2021拜登決定撤出為止,將每一任總統的行事風格,做出了清晰又直白的描述。雖然本書為了故事連貫性,犧牲了不少決策過程背後的探討,但光就書中大量當事者敘述的資料,就足以做為參考借鏡。」──王立第二戰研所

 

  「過去,美國面對越戰有這是『一場既不知道如何取勝,也不知道如何結束?』的感嘆;如今,面對阿富汗戰爭,也有這是『一場誤以為取勝,也誤以為結束⋯⋯』無窮無盡之困惑。白宮和五角大廈為了太多因素,淡化了太多不想公開的真相,卻早在2016成立一個『記取教訓』的專案,本書作者耗費三年時間,秘訪近千名第一線人員,公開專案第一手資料,呈現出來了另一種『真實的阿富汗戰爭』,發人深省!」──黃創夏,自由媒體工作者,曾任《新新聞》總編輯

 
  《賓.拉登文件》

  「這是一本敘述全面、精心編排、令讀者眼界大開的作品,它展現了賓.拉登作為一名丈夫、一名父親和處於藏匿中的領導人的形象……這是一本引人入勝、有說服力的著作。」──卡倫.格林伯格(Karen J. Greenberg),《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這是一本開創性的著作,以賓.拉登及其核心圈子中的人物為基礎,對蓋達組織的歷史作出了出色的內情描述。」──彼得.斯派格(Peter Spiegel),《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這本令人大開眼界的書,是根據賓.拉登在阿伯塔巴德的藏身處被突襲身亡後,在他的硬碟中找到的訊息寫成的,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以及這個改變了我們生活方式的組織。」──《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五十本最佳夏日休閒書」

 

  「本書從頭到尾都扣人心弦、絲絲入扣……對蓋達組織在911事件之前和之後的內部運作提供了非比尋常的深入洞察,並揭露這個恐怖組織嚴密的計畫、野心和所遭遇的挫折。」──索爾.大衛(Saul David),《星期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這本可讀性極高的書所包含的糾正性見解,值得學者、政策制定者、軍人和我們的統治高層認真關注。」──賈斯汀.多爾蒂 (Justin Doherty),《歷史多面向》(Aspects of History)

 

  「引人入勝的書──首度真正深入了解一個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組織……對一個恐怖組織的內部運作有如此了解著實令人驚訝。」──克里斯蒂娜.蘭(Christina Lamb),《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一本具啟示意義的書。」──史蒂夫.科爾(Steve Cole),《紐約客》(New Yorker)

 

  「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山姆.史溫尼(Sam Sweeney),《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

 

  「這本書如同一個豐富的寶庫,揭露了一個即使在其創始人去世後卻仍存在的恐怖組織。」──《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沒錯,這是一本重要的書,應該得到人們的廣泛閱讀……幾乎每一頁都予人啟思……就蓋達組織在2001-2011年期間的發展而言,這本著作不可或缺。」──吉姆.莫塔瓦里(Jim Motavalli),《紐約書刊》(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賓.拉登文件》是一部卓著且令人興奮的學術著作,它的內容中閃爍著關於賓.拉登和他的蓋達組織網絡的新見解。作者奈莉.拉胡德的書寫簡潔明瞭,記錄的是反恐戰爭中一段重要的歷史。」──彼得.貝爾根(Peter Bergen),《賓.拉登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Osama bin Laden)作者

 

  「本書帶來高超的內情分析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它就像終於清洗了一扇多年被汙垢遮蔽的窗戶,奈莉.拉胡德的《賓.拉登文件》一書對賓.拉登個人、及其發起的一場使世界上許多人感到困惑且迷惑世人幾十年的運動,做出清楚的解釋。」──斯坦利.麥克里斯特爾(Stanley McChrystal),前駐阿富汗美軍指揮官

 

  「恐怖主義問題研究專家奈莉.拉胡德揭示了蓋達組織在911事件之後的隱秘歷史。《賓.拉登文件》描繪一個雄心勃勃、兢兢業業的恐怖組織領導人之形象,他經常與現實脫節,無法控制這個他所催生的運動。」──丹尼爾.比曼(Daniel Byman),《公路戰士:聖戰軍隊中的外國戰士》(Road Warriors: Foreign Fighters in the Armies of Jihad)作者

 

  「奈莉.拉胡德對六千份蓋達組織文件的完美分析,是驚人、不可或缺的成就。她透過對政治、宗教和家庭背景的臨床分析,提供了引人入勝的內部記錄,這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關於一個人和一場對我們的時代產生如此嚴惡影響的運動其思想與動機的紀錄。」──詹姆斯.皮斯卡托里(James Piscatori),《跨越國境的伊斯蘭:世界政治中的烏瑪》(Islam Beyond Borders: The Umma in World Politics)作者

 

  「本書是獨特的成就,是對蓋達組織從2001年到賓.拉登死亡的軌跡之權威、原創性的描述。本書清晰的分析研究利用了作者獨特的專業知識,糾正了賓.拉登和911事件之後的國際恐怖主義的紀錄。」──瑪莎.克倫肖(Martha Crenshaw),《反恐怖主義》(Countering Terrorism)作者之一

 

  「全書內容為賓拉登遭擊斃後,搜索得來的文件資料,包含電腦檔案、書件往來,讓我們得以一窺全世界最大恐怖份子的逃亡生活。其中不乏超乎一般人想像的樸素,對家庭如常人的關懷。同時也能發現,改變世界的並非深思熟慮的行為,成為恐怖份子的人並不特別優秀,只能算中間階層,對政治經濟的理解薄弱,過度的夢想加上過於自信,才會輕易認為能扭轉世界。」──王立第二戰研所

 
  《影子戰爭》

  「吉姆.修托的《影子戰爭》是劃時代的巨作,描繪今日世界衝突的本質。吉姆的寫作風格引人入勝,清楚解釋了我們所面臨的各式各樣的新式不對稱力量──不論是網路上、太空中、海裡、宣傳活動或非正規部隊等領域。……《影子戰爭》不像其他這類主題的書寫得彷彿『前景黯淡』似的,反而是提出經過深思熟慮的應對之道。這本書發人省思,其論述令人信服,而且組織嚴謹,值得一讀。」──詹姆斯.克拉伯(James Clapper),美國前國家情報總監(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DNI)

 

  「我們都隱約知道,近年美國和西方正遭逢非比尋常的新挑戰,從影響選舉到散播假消息,再到發動網路攻擊。吉姆.修托彙整所有的內幕,幫助我們了解新的『影子戰爭』。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明確描述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發生什麼樣的國際衝突。修托是睿智聰穎的記者,其意志堅定、工作認真顯然可見。這本書報導深入、筆法俐落,而且引人入勝。」──《後美國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作者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

 

  「《影子戰爭》是一記當頭棒喝,警惕我們必須認清並重視我們長久以來所忽視的威脅。修托以俐落簡練的文筆,有條不紊地說明我們為何會走到今天的處境,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來自俄國和中國的不對稱攻擊。《影子戰爭》是不可或缺的當頭棒喝。」──朱莉雅.艾爾飛(Julia Ioffe),《瀟灑》(GQ)外交政策特派記者

 

  「川普政府說『強權』競爭的時代又回來了。吉姆.修托這本書報導深入,鞭辟入裡,並指出強權競爭的時代根本未曾結束。多年來俄國和中國都在陰影中發動戰爭,偷偷破壞美國,上至外太空,下至北極深海。修托繪聲繪影地描述這些衝突,會讓你晚上睡不著覺。」──《賓拉登十年追捕紀事》(Manhunt: The Ten-Year Search for bin Laden from 9/11 to Abbottabad)作者彼得.博根(Peter Bergen)

 

  「吉姆.修托寫得非常好,徹底說明目前和未來的太空與網路對美國國家安全所造成的威脅。更重要的是,他也解釋太空與網路所造成的弱點為人民帶來什麼影響。這本書為全體人民敲響了警世鐘。」──威廉.謝爾頓將軍(General William Shelton),美國前空軍太空司令部司令(已退役)

 

  「二十一世紀的戰爭已因科技、資訊之進步而朝『超限戰』(unrestricted war)的方向發展,也反映了『綜合性戰爭』(comprehensive war)的本質。《影子戰爭》正反應了這種最新的戰爭觀念,適合對國家安全及戰略之研究與政策制定者參考,也提供了群眾對戰爭概念之新視角。」──宋學文(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前院長)

 

  「這本書是作者經過數年採訪,且有與美、歐、北約等西方國家的軍事、情報與外交高層的直接訪談,甚至還親自參與若干行動,可說是第一手現場經驗的總結。正因為被採訪對象往往都是當事人,或是政策以及反制行動的執行者,因此比起後設性的學院研究,作者提供更多的操作細節,加上作者本身具記者職業訓練而採取的簡約敘事風格,全書節奏舒暢,有高度的臨場感。對於有興趣想要多了解中、俄所執行的影子戰爭內容,或是想知道其操作過程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品與收藏的好書。」──賴怡忠(專欄作家、前台灣智庫副執行長)

 

  「影子戰爭指的就是非正規的情報戰、資訊戰,加上網路時代後的駭客攻擊,利用虛擬貨幣洗錢,讓追查變得更加困難。而資訊時代的民主國家採取開放態度,讓國家更容易受到資訊戰的影響。雖說指稱中俄兩國對美國的非正規作戰,但多半都指涉俄國,於中國對台灣的部分不多。即便如此,作者身為記者,很巧妙的用敘事手法,把枯燥的情報戰寫成如007般的劇本,值得一讀。」──王立第二戰研所

 

作者簡介
克雷格.惠特洛克,內利.拉胡德,吉姆.修托

  



作者簡介

 
克雷格.惠特洛克(Craig Whitlock)
 

  克雷格.惠特洛克(Craig Whitlock)是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記者,現居華盛頓,負責報導五角大樓和國家安全議題,尤其是2001年起的全球反恐戰爭。2019年他的阿富汗戰爭封面專題報導,陸續獲得喬治.波克(George Polk Award)的軍事報導類獎、斯克利普.霍華德(Scripps Howard Award)的調查報導類獎、調查性新聞記者與編輯組織(the Investigative Reporters and Editors)的資訊自由獎、羅勃.甘迺迪新聞獎(Robert F. Kennedy Journalism Award)的國際新聞獎。他共採訪報導過六十個以上的國家,並三度入圍普立茲獎決賽名單。

 
奈莉.拉胡德(Nelly Lahoud)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U.S. Army War College)國家安全與戰略系(the Depart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y)安全研究副教授,新美國國際安全計畫的高級研究員。著有《聖戰者的自我毀滅之路》(The Jihadis’ Path to Self-Destruction)、《賓.拉登文件》等書。

 
吉姆.修托(Jim Sciutto)
 

  畢業於耶魯大學,曾經在亞洲、歐洲和中東擔任外國特派記者逾二十年。目前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擔任首席國家安全特派記者及華盛頓特區新聞編輯室主播,對美國國家安全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報導與國防部、國務院和情報機關相關的新聞。他是傅爾布萊特獎學金學人,也曾獲得艾美獎、喬治波克新聞獎(George Polk Award)和愛德華莫洛獎(R. Murrow Award),其優異的總統報導也獲梅里曼史密斯獎(Merriman Smith Award)。

 


譯者簡介

 
張苓蕾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畢業,現就讀國立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興趣是研究東亞地區語言特色、在月光下算塔羅牌,以及在趕稿時寫手帳。目前為自由譯者,從事書籍、各類型文章的翻譯工作。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黃妤萱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現就讀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雜食性譯者,領域包括電玩、旅遊、科技、科普雜誌、法律合約等,對飲食和健身也有涉獵,曾為本地化領域全職譯者。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鄭依如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現就讀臺灣大學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喜歡透過翻譯認識世界,其他譯作包括《大貶值》(合譯)和《黃金海盜時代》(合譯)。譯作賜教、工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苑默文
 

  自由譯者,常年關注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和物質文化,譯有《中斷的天命》、《大英博物館裡的伊斯蘭史》、《絲路上的帝國》、《賓.拉登文件》等書。

 
高紫文
 

  臺師大工業科技教育系畢業,熱愛翻譯,對歷史與戰爭文學情有獨鍾,譯有《影子戰爭:中俄攻擊美國的祕密行動內幕》、《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失控的正向思考》、《馬特洪峰》、《1940法國陷落》、《狼哨》、《美國狙擊手》、《原子城女孩》、《神鬼交鋒》等多本譯作。

戰爭的秘密史(3冊套書)阿富汗文件+賓.拉登文件+影子戰爭
Shipping Information
ZoneOrder Total (RM)Delivery Fee (RM)
West MalaysiaFlat Rate6.00
ZoneItems/WeightDelivery Fee (RM)
East MalaysiaFirst 1.00 kg13.00
Extra 1.00 kg5.00
SingaporeFirst 1.00 kg25.00
Extra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First 1.00 kg159.77
Extra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First 1.00 kg157.78
Extra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First 1.00 kg175.10
Extra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First 1.00 kg150.94
Extra 0.50 kg30.46
ChinaFirst 1.00 kg96.44
Extra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South Afric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PhilippinesFirst 1.00 kg91.42
Extra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First 1.00 kg162.58
Extra 0.50 kg35.90
Hong KongFirst 1.00 kg80.63
Extra 0.50 kg29.06
IndiaFirst 1.00 kg113.30
Extra 0.50 kg22.28
IndonesiaFirst 1.00 kg107.35
Extra 0.50 kg24.87
JapanFirst 1.00 kg112.97
Extra 0.50 kg35.03
MacauFirst 1.00 kg92.93
Extra 0.50 kg13.82
SingaporeFirst 1.00 kg74.75
Extra 0.50 kg21.49
TaiwanFirst 1.00 kg94.42
Extra 0.50 kg34.76
ThailandFirst 1.00 kg94.10
Extra 0.50 kg28.25
VietnamFirst 1.00 kg98.94
Extra 0.50 kg14.3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