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6269528875
出版日期: 2025-03-27
作者: 丹尼爾‧威靈漢
譯者: 謝儀霏,王傳明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416頁.21.
掌握10大認知原則,就能掌握有效學習的訣竅!
不是學生不喜歡學習,原來是大腦喜歡這樣學!
★比爾∙蓋茲(Bill Gates)大力推薦書單之一
★被評選為教育教學與學習10大好書之一
★台灣《商業周刊》第1622期書摘推薦
本書作者是知名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威靈漢(Daniel Willingham),他從生物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學習」。本書第一版出版以後,備受各界推崇!這本全新增訂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融入最新的研究,以深入淺出,理論結合實踐,轉化為可行的教學技巧,提供教師在日常教學的應用,增進學生的學習意願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大部分教師都會感到困惑,學生為什麼對課堂上的知識學習興趣缺缺,卻熱中於打電玩、滑手機,對偶像劇的劇情記得一清二楚?本書作者專攻學習和記憶,為了解開這些謎題,他透過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和實驗,試著揭開人類大腦如何習得知識和儲存記憶,以及對什麼知識有學習的偏好。
本書清楚闡述了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思考和學習的方式,透過大量圖表協助讀者了解大腦的運作結構和記憶程序。當教育工作者可以掌握大腦背後的運作原理,將有助於教學技巧的磨練和增進,也能提升自身的教學方法。
本書內容條理分明,揭櫫故事、情感、記憶、知識脈絡、情境、練習的重要,這都是累積知識與開創持續學習經驗不可或缺的。全書在眾多認知心理原理中挑出最有用、放諸四海皆準的十大原則,包含令人訝異的研究結果,例如打破傳統的定義、智能是可塑的,以及缺乏事實就不能培養思辨能力等。每個原則都合乎科學,經得起時間考驗。每一章討論一個原則,並列舉諸多資料佐證原則背後的科學原理,最後引領教師如何實踐這些原則於教學策略,突破教學工作的瓶頸,以協助學生專注於課堂中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本書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認知心理學的科普書籍,而是一本有趣又實用的指南,不只適合教師在教學上的參考,更能幫助自學者掌握學習和記憶的運作,以提高學習效能。
本書所列舉的各項原則都簡單易懂、有理論架構和實踐技巧,並清楚說明如何能在課堂中實際應用:
● 了解最新的認知科學研究,以及教師實測過的教學工具
● 了解作者的驚人發現,例如:缺乏事實知識就無法發展「思考技巧」
● 了解大腦的運作程序,藉以增進教學技能
不論是資深教師、新手教師、師資培育者、校長、學校行政人員,以及與上述人員合作進行「教職員發展」的各種專業人士和家長,都能從本書中獲得寶貴的資源。
問:為什麼學生不熱中於課堂上的學習?
答:我們普遍以為大腦的功用就是思考,但大腦不那麼善於思考。思考很慢,而且不可靠。如果動腦能有圓滿的結果,人還是喜歡動腦;但大腦不喜歡苦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如果課業對學生來說總是太難,難有成就感,學生自然不會喜歡。
問:要學生死背一知半解的事實,有用嗎?
答:一般認為強迫學生背誦枯燥無味的事實不太有幫助,但在缺乏事實型知識的前提下,要教學生分析或思辨等技巧是不可能的。
問:為什麼有些事情會留在記憶裡,有些又那麼容易忘記?
答:記憶不是你想記住的事,也不是你努力要記住的事,而是你所思考的事。所以記憶是思考的殘餘物。
問:為什麼學生對抽象概念這麼難理解?
答:抽象思考是學校教育的目標,但大腦並不喜歡抽象思維,大腦偏好具體事實。我們在已知事物的架構下理解新事物,而大多數我們所知都是具體的。
問:反覆練習真的對學生的學習有用嗎?
答:反覆練習一直背負惡名,但認知系統有其瓶頸:大腦可以應付多種概念的範圍是有限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就是練習,因為練習能降低腦力活動所需要的「空間」。
問:怎麼做才能讓學生像科學家、數學家、史學家那樣思考?
答:學校課程教授的都是既定結論。很少課程鼓勵學生像史學家一樣思考、分析史料與證據,提出詮釋歷史的論點。自然課程要學生背誦事實,做的實驗其結果也在預料之內,學生並沒有練習到真正的科學思考,沒有進行真正的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我們不訓練學生做科學家實際做的事,又如何能夠培育出下一代的科學家?
問:教師要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學習風格,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對教師是個重擔。幸好學生在學習與思考方面的相似點比不同處多,教師可以試著把心力放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調整,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注力。
問: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智能是天生的還是環境的影響?
答:西方認為智能由基因決定,聰明人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好成績,如果你認真努力,代表你不夠聰明。亞洲國家則認為智能可被塑造,如果學生考試考不好,不是他們笨,是不夠用功。孩子的智能確實有所不同,但智能可以透過不斷努力加以改善。
問:新科技翻轉教育了嗎?
答:科技改變一切……但非你想的一樣(科技沒改變你的思考方式)。所以科技並沒有像某些人預測的那樣徹底改變教育。
問:教學是一種認知技能嗎?
答:教師和學生的大腦認知條件是一樣的,教學和所有複雜的認知技能一樣,一定要練習才能進步。
聯合推薦
吳麗君,北教大教育學系教授
林玫伶,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邱世明,北市大教育系副教授
徐建國,衛理女中校長
秦夢群,政大教育學院名譽教授
陳學志,台師大教輔系教授
黃貞祥,清大生科系副教授
黃雪萊,培風中學校長
楊世瑞,北一女中前校長
鄭國威,泛科知識共同創辦人
賴以威,師大電機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內專家和學者對本書的讚譽
一位認真的老師穿上羅馬人的寬外袍到校,因為他要進行古羅馬的課程。他認真教學的舉措打錯靶了嗎?從認知科學的視角來詮釋,會有什麼不同的看見嗎?本書值得認真投入實務現場的老師用來思考自我的教學。──吳麗君,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十個關鍵問題、十個認知原則,這本書以有趣實用的方式告訴我們:身為教師,我們得知道大腦喜歡怎麼學,而後才能設計出幫助學生的教學活動。──林玫伶,國立清華大學客座助理教授
把觀念有效的放進別人腦中,就跟把錢賺進自己口袋一樣的充滿挑戰。作者分析了大腦運作以及學生不愛上學的原因,值得你我一起來探索。──邱世明,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如果上學像看電影一樣有趣,我相信每位學生都會樂在其中。本書不但告訴您如何有效學習,還告訴您為什麼。——徐建國,臺北市私立衛理女子中學校長
學生為何不喜歡上學,已成為教師心中的大哉問。本書根據認知心理學的重要研究,清楚闡述大腦運作與學習知識的程序;並以實用的觀點,提出學習的相關原則。其中如思考之後才會有記憶、反覆練習能夠降低腦力所需空間、智能可以透過努力而改善等。對於希望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師,本書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指南,值得一讀再讀。──秦夢群,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名譽教授
學生不喜歡上學,可能是學習時沒有獲得適性的教學以及獲得成就感。本書從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剖析大腦學習的奧祕,有助於老師及學生發展有效的教學與學習策略,獲得學習的喜悅!——陳學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講座教授
雖然教學是種專業,可是要讓學生更有效學習,僅僅讓學校教師負責,這種想法不太實際,很多時候家長的共同參與,同理教師面對的辛酸,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這也是一本關心小孩課業的家長需要好好研讀的好書!──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學生為什麼學不會?為什麼缺乏學習意願?這些問題絕對是教育前線老師最最頭疼的難題。這本書讓我們重新了解腦袋的喜好和運作,讓我們真正「辨症論治」去探討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都希望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愉快的,因此,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仔細閱讀的好書!──黃雪萊,馬來西亞培風中學校長
作者以清楚流暢的文字,恰到好處的案例,揭開了隱藏在關鍵學習問題背後的大腦機制。這本書值得每一位家長跟教育工作者讀三遍;如果有空,就讀十遍。我要開始讀第二遍了。──鄭國威,泛科知識總編輯與共同創辦人
這是一本教育版的「流言終結者」,作者以學術研究、論文為基礎,讓我們破除許多教育的迷思,更清楚該怎麼面對學生。──賴以威,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外專家和學者對本書的讚譽
作為一個教育投資者,我推薦本書,因為這本書十分有趣而且非常實用,讓教師能夠協助學生如何有效學習和思考!──比爾.蓋茲(Bill Gates),微軟創辦人
精彩的分析。——《華爾街日報》
批判性思考的傑作。——《華盛頓郵報》
很少書能像本書一樣,專為教師而寫,並同時包含易懂的理論原則和實用的教學策略。教育工作者在年復一年的教學中,都可以反覆閱讀並重新體會這本好書。——潔絲明.連恩(Jasmine Lane),明尼蘇達州高中英文教師
本書好讀易懂且實用,由傑出認知科學家所撰,闡述有效教學的共同根源。本書筆調風趣,又有實證研究權威,這是我所知道最佳的教育指南,是一本經典之作,從幼兒園到研究所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人手一本。
學校教師和在家自學的陪伴者都應該閱讀本書。作者丹尼爾.威靈漢是傑出的認知科學家,解說也十分精彩,讓讀者能獲取最新的科學知識,了解事實型的知識對於個人的能力和成功有多麼重要。作者教我們究竟如何能讓年輕人愛上學習事實型知識!這是很了不起的貢獻!——赫許(E. D. Hirsch, Jr.),維吉尼亞大學榮譽教授
作者是認知科學家中少見的優秀作家,本書內容是關於學校學習的書籍,讀起來就像在野外與冒險新國度中的一趟旅程。對教師和家長,甚至學生而言,每一頁都有驚喜,比方說,你知道我們的大腦天生不是用來思考的嗎?——杰.馬修(Jay Mathews),《華盛頓郵報》教育專欄作家
教育工作者會喜歡這本好書。作者用清楚且有說服力的文字,告訴我們認知革命中最重要的發現,可以如何用來改善教學、啟發課堂上的學生。——約翰.加布里埃利(John Gabrieli),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技與認知神經科學Grover Hermann基金會教授
關於孩子如何學習,本書提供諸多研究、論據,能幫助讀者成為更有效能的教育工作者。——喬.雷納(Joe Riener),華盛頓特區威爾森高中英文教師
以淺顯易懂、饒富趣味的文筆,結合了認知科學對於「學習」的研究以及頗具啟發性的例子,指出學生求學時面臨的挑戰。本書一大亮點,在於作者彙整了各種明確的課堂上的應用,能增進教師的教學。本書的風格和內容上都堪稱傑作,也是每位教師的必備寶典。——馬克.麥克丹尼爾(Mark McDaniel),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以及《超牢記憶法》(Make It Stick)共同作者
作者在本書中清楚揭示了能改善教育的重要想法,這些想法都來自於認知科學的研究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證據,並提供簡單易懂且發人深省的例子,不論是教育工作者,甚或是對學校教育有興趣的任何人,都會覺得這些例子很有說服力。本書出版以來,對於教學和學習的文獻都有重要貢獻。作者以極具專業的角度,從諸多方面對於「認知」進行探討,然後應用這些知識,並提出實際操作的建議,讓教師可以運用在課堂中,強化教學技巧。這本全新增訂版的出版,正逢全美國大幅增加使用遠距教學之際,書中也專門探討了關於「科技運用於教學」的最新研究發現,並提出許多重要問題,供教育工作者自問,以判斷是否要採用新科技和新的教學工具。無庸置疑的是:這本開創性的著作,現在所出的全新增訂版恰逢其時。——約翰.金恩(John B. King, Jr.),美國第十任教育部長、美國教育信託(The Education Trust)總裁兼執行長
本書的全新增訂版,正逢長久以來的諸多不平等因為COVID-19而更加嚴重,此時也更需要學校教育幫學生保持學習興趣並懷抱希望。威靈漢清楚說明了要如何才能有效學習和思考,給了教師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一份強大的藍圖,幫助年輕學子不僅能面對新冠疫情的後續影響,還能茁壯成長。——蘭迪.溫格頓(Randi Weingarten),美國教師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主席
本書的全新增訂版帶領讀者更深入瞭解心智思維;書中提供了現有的科學知識,寫作的方式也讓教育工作者對於精進教學更躍躍欲試。這不僅能改善教育,也會讓學生受益良多,能記得長期學習的內容。——帕特里斯.貝恩(Patrice M. Bain),教育工作者、《強力教學》(Powerful Teaching)作者
作者簡介
丹尼爾‧威靈漢
作者簡介
丹尼爾.威靈漢(Daniel T. Willingham)
1983年取得杜克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取得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他目前是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自1992年起於該校任教。在2000年以前,他的研究主要針對大腦運作中關於學習與記憶的部分;現在他所有的研究則專注於認知心理學在幼兒園至高中階段教育的應用。他為《American Educator》雜誌撰寫「請教認知科學家」專欄。他的個人網站是:是:www.danielwillingham.com。
譯者簡介
謝儀霏
師大翻譯所筆譯組畢。現為高職英文教師。翻譯過《書寫的故事》、《我心中的約翰藍儂》等書。
王傳明
台北市建國高中、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通過全民英檢高級、IELTS 學術組8級(閱讀9級)、教育部翻譯檢定考試中譯英考試。翻譯過電影字幕、科普雜誌、語文學習、心理學、教育等書籍。興趣為文學、心理、科普和環保;現為公立高中教師。

Zone | Order Total (RM) | Delivery Fee (RM) |
---|---|---|
West Malaysia | Flat Rate | 6.00 |
Zone | Items/Weight | Delivery Fee (RM) |
---|---|---|
East Malaysia | First 1.00 kg | 13.00 |
Extra 1.00 kg | 5.00 | |
Singapore | First 1.00 kg | 25.00 |
Extra 1.00 kg | 5.00 | |
Australia, New Zealand | First 1.00 kg | 159.77 |
Extra 0.50 kg | 52.65 | |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First 1.00 kg | 157.78 |
Extra 0.50 kg | 34.31 | |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First 1.00 kg | 175.10 |
Extra 0.50 kg | 87.14 | |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 | First 1.00 kg | 150.94 |
Extra 0.50 kg | 30.46 | |
China | First 1.00 kg | 96.44 |
Extra 0.50 kg | 25.35 | |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 | First 1.00 kg | 118.52 |
Extra 0.50 kg | 24.96 | |
South Africa | First 1.00 kg | 118.52 |
Extra 0.50 kg | 24.96 | |
Philippines | First 1.00 kg | 91.42 |
Extra 0.50 kg | 15.29 | |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 | First 1.00 kg | 162.58 |
Extra 0.50 kg | 35.90 | |
Hong Kong | First 1.00 kg | 80.63 |
Extra 0.50 kg | 29.06 | |
India | First 1.00 kg | 113.30 |
Extra 0.50 kg | 22.28 | |
Indonesia | First 1.00 kg | 107.35 |
Extra 0.50 kg | 24.87 | |
Japan | First 1.00 kg | 112.97 |
Extra 0.50 kg | 35.03 | |
Macau | First 1.00 kg | 92.93 |
Extra 0.50 kg | 13.82 | |
Singapore | First 1.00 kg | 74.75 |
Extra 0.50 kg | 21.49 | |
Taiwan | First 1.00 kg | 94.42 |
Extra 0.50 kg | 34.76 | |
Thailand | First 1.00 kg | 94.10 |
Extra 0.50 kg | 28.25 | |
Vietnam | First 1.00 kg | 98.94 |
Extra 0.50 kg | 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