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6269685424
出版日期: 2023-03-07
作者: 林豪鏘
裝訂: 平裝.全彩印刷.156頁.20.
在歷年臺北數位藝術節前瞻性地策展過第二自然、超機體、再轉存等里程碑大展後,如今人類世界真正迎接到AI時代的來臨。
AI超乎預期的能力,甚至逼近了人類引以為豪的藝文與創作表現。本書的起心動念,是人類不該屈服於AI,而是正向思維地與AI進行共創。
這本書裡的所有作品,都是運用作者的詩句為輸入元素,然後讓AI依此生成畫作,這是作者和AI的對話成果。作者宛若是個賽博格,AI為其增能,在Metaverse中以作者的分身來作畫,並以此詮釋其詩句。
作者從AI繪畫熱潮一開始就加入實驗,先後試過Disco Diffusion, Midjournal, Stable Difussuion, DALL E, Mega.Space. 它們各有不同特性與優缺點,但其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它們俱皆以驚人的速度在進化。
很多人都只是嘗試採用提示詞去「命令」AI畫畫,以相當工具理性的態度去「利用」AI. 但作者關心的是新媒材本身的當代性,是否能反映個人的當下狀態,所以他摸索了一整年,試著與AI共處。作者年輕時的博論是做NLP (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的,啃了大量語言學的著述,醉心於Noam Chomsky的Universal Grammar. 而就在這幾年裡,深度學習Transformer Model的不斷演進,讓AI對人類文字語意的理解,有了驚人的進展,諸如OpenAI ChatGPT等等. 所以作者開始以詩與AI對話,將其詩句輸入AI去生成畫作, 而一年來它「懂」作者的詩的程度,愈來愈令人驚豔。再加上原本作者的詩作就習於空間與時間的交織,充滿各種畫面感,所以他很開心找到了與AI共創的方式,作者寫詩,調整參數,讓AI理解並畫出其詩中的景緻。而這樣的「共創」,正是本書企圖紀念的一個刻度。
我們可以叫AI模仿甚至組合各種繪畫風格,但AI沒辦法創造風格。而我們每個人類卻都可以創造風格,即便畫得很醜,那也是你的風格。AI只能模仿和追隨你。繪畫風格這回事,是和人的身體息息相關的。你對自身肌理的控制與不可控制性,你生理上無形的各種慣性,形成了你的風格。那不只是心理的,更是生理的。對於缺乏身體性的AI而言,他沒辦法懂。
無論是 Rule-based 或 Data-driven 的年代,AI 都無法無中生有。它必須靠模仿和訓練,才能學會一件事情。君不見現在一堆號稱 AI 高手的年輕人,一開口就問你:請問你用什麼 Data Set?作者是正統 AI Lab 出身的,當初會研究 AI, 是因為喜歡藉由分析人類行為,來教導 AI. 但現在號稱做 AI 的,都是企圖讓 AI 來駕馭人類,這他不喜歡。人類靈光乍現的原創性,和當今 AI 的「我抄襲到讓你完全看不出來」的所謂「獨特性」,是完全不一樣的。藝術的精神,不在對象審美,而在你有沒有思維自己當下狀態的當代性。
很多人問作者AI共創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他先寫詩,再請AI讀詩後把它畫出來,所以並不是看圖說故事噢!關鍵是作者寫詩時,內心已建構編織了一份多維度的空間感,所以所謂「共創」,就是和AI合作把作者內心的畫面衍生了出來。作者只是埋下一顆種子,做為AI創作的「靈感」。在「作者已死」的概念裡,作品的詮釋原本就不是單一結果,觀者AI擁有作品的詮釋權,它可以任意揮灑,不必拘泥與鏘鏘詩句的一對一對應。在這本書裡,我們創造一個人類與AI協作的空間,我們與AI共創,而不互相取代。
作者簡介
林豪鏘
作者簡介
林豪鏘
熱愛寫詩、畫畫、追劇、看抖音、上臉書唉居。他是國立清華大學資訊科學博士,目前擔任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科會學門複審委員、教育部數位學習認證複審委員、教育部因材網藝術領域課程主持人、數位藝術與互動設計實驗室主持人。曾擔任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新設計學院院長、臺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理事長、臺灣科技藝術學會副理事長、國科會主題研究群召集人。
在此之前,他曾先後擔任學務長、資訊長、造形藝術所所長,對於資訊科技與數位內容的整合,具有不錯的實務經驗。他目前為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理事、臺灣數位學習與內容學會監事、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理事、ISAC中華民國大專校院資訊服務協會理事,曾多次在各種藝術展演擔任參展藝術家、評審、導覽專家、策展、影評人等等。
其數位藝術作品【你今天的味道是?】【意念誌】在頂尖的臺北數位藝術節與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展出。他曾擔任頂尖期刊 ET&S (SSCI)、Sustainability (SSCI/SCI)、數位學習科技期刊 (TSSCI) Guest Editor, 數次擔任國際期刊審稿委員或編輯委員,並多次擔任學術研討會之主辦人、議程委員、會議主持人等。
1997-2004曾任教於明新科技大學,先後擔任過資管系主任、資管所所長、資工系主任、電算中心主任等職務。此外,曾於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擔任兼任教授,並曾服務於鑑榮資訊公司,負責數位學習網路評量系統之建置發展、ICPADS視覺創意總監等職務。
林豪鏘目前發表學術論文共計438篇,參與研究計畫與產學合作專案共計155件。林豪鏘經常應邀四處演講,目前總共演講次數為482次。

Zone | Order Total (RM) | Delivery Fee (RM) |
---|---|---|
West Malaysia | Flat Rate | 6.00 |
Zone | Items/Weight | Delivery Fee (RM) |
---|---|---|
East Malaysia | First 1.00 kg | 13.00 |
Extra 1.00 kg | 5.00 | |
Singapore | First 1.00 kg | 25.00 |
Extra 1.00 kg | 5.00 | |
Australia, New Zealand | First 1.00 kg | 159.77 |
Extra 0.50 kg | 52.65 | |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First 1.00 kg | 157.78 |
Extra 0.50 kg | 34.31 | |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First 1.00 kg | 175.10 |
Extra 0.50 kg | 87.14 | |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 | First 1.00 kg | 150.94 |
Extra 0.50 kg | 30.46 | |
China | First 1.00 kg | 96.44 |
Extra 0.50 kg | 25.35 | |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 | First 1.00 kg | 118.52 |
Extra 0.50 kg | 24.96 | |
South Africa | First 1.00 kg | 118.52 |
Extra 0.50 kg | 24.96 | |
Philippines | First 1.00 kg | 91.42 |
Extra 0.50 kg | 15.29 | |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 | First 1.00 kg | 162.58 |
Extra 0.50 kg | 35.90 | |
Hong Kong | First 1.00 kg | 80.63 |
Extra 0.50 kg | 29.06 | |
India | First 1.00 kg | 113.30 |
Extra 0.50 kg | 22.28 | |
Indonesia | First 1.00 kg | 107.35 |
Extra 0.50 kg | 24.87 | |
Japan | First 1.00 kg | 112.97 |
Extra 0.50 kg | 35.03 | |
Macau | First 1.00 kg | 92.93 |
Extra 0.50 kg | 13.82 | |
Singapore | First 1.00 kg | 74.75 |
Extra 0.50 kg | 21.49 | |
Taiwan | First 1.00 kg | 94.42 |
Extra 0.50 kg | 34.76 | |
Thailand | First 1.00 kg | 94.10 |
Extra 0.50 kg | 28.25 | |
Vietnam | First 1.00 kg | 98.94 |
Extra 0.50 kg | 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