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ll
【回頭書】城市的精神:何以城市認同在全球化時代如此重要(如欲購買新書請洽客服)

RM 87.21 RM 96.90 10%
(~USD$ 20.22)
Quantity
+
Model
9789869838825
Brand
雙囍出版
Status
Available Now
Delivery
Usually ships within 6-8 weeks
Delivery Fee
West Malaysia - RM 6.00
East Malaysia - RM 13.00
Australia, New Zealand - RM 159.77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 - RM 157.78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 - RM 175.10
Rate for other regions/countries
Rewards
87 Points
Product Information

ISBN: 9789869838825

出版日期: 2021-12-08

作者: 貝淡寧,艾維納・德夏里特

譯者: 吳萬偉

裝訂: 平裝.單色印刷.456頁.22.

 

你需要什麼樣的城市?
現代人的身分將由城市塑造。
二〇二一繁體中文版特別收錄林夏如、趙哲儀合著〈台北〉。

  城市漫遊者的著地觀察,拋開政治理論模型,以實地生活、調查、訪談,消化大量資料後為十座熟悉的城市,各自找出城市的特色、城市的氣質、讓市民感到驕傲的核心價值,定調出「城市的精神」。
  十座城市,十種精神。全球化文化同質性的最佳解藥。
  經由認識陌生的城市,更加瞭解在地,認同我們居住的城市。
  全球文化同質化的年代,「市民精神」可能取代國族或民族的認同。

  *耶路撒冷和北京都是以同心圓擴張發展的城市,宗教之城耶路撒冷的圓心是「上帝」昇天之地;政治之城北京的圓心是天安門廣場。

  *紐約和巴黎的現狀都需歸功於城市規劃者,在摩斯和奧斯曼男爵尚未出世之前,曼哈頓是生態多樣的美麗島嶼;巴黎狹窄的街道上飄蕩著動物糞便的臭味。

  *蒙特婁加拿大人隊和耶路撒冷工人隊備受地主球迷喜愛,突破種族藩籬的兩支球隊擁有各自的煩惱:加拿大人隊失去了法裔優先選秀權後不再無敵;工人隊主場啦啦隊的中場表演觸怒了正統派社群。

  什麼是城市的精神?
  二十世紀八〇年代世界開啟了全球化,國與國之間的緊密聯繫,澈底改變了生活形態,附帶的文化同質化現象,使得國家的特徵逐漸消失,面貌模糊,民族性的差異也逐漸在彼此接納後下降。對於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逐漸下降之際,甚至有「世界公民」概念產生。人們有追求獨特性的渴望,依然擁有追尋理想價值的需求,城市,將成為理想的解答。

  城市既能凝聚共識,也能彰顯價值,從雅典的城邦政治到當代的城市論壇,我們總是熱切地討論著: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市?我們的城市該如何發展?城市彷彿擁有生命,有著確切的人格和清晰可辨的特色,並且具有不可撼動的核心價值,維繫著它的發展,令人引以為傲,貝淡寧和德夏里特稱此為「城市的精神」。

  市民精神
  「人們說『我愛蒙特婁、北京、耶路撒冷』或說『我恨多倫多、上海、特拉維夫』,就好像城市是人,有獨特的個性。」

  愛上一座城市並不困難。城市往往有悠久的歷史,持續發展的特色,讓居住在城市裡的市民感到自豪,貝淡寧和德夏里特以「市民精神」來概括。市民精神與愛國主義並不相衝突,它更顯開放,不會帶來對立與偏見,而是形成維繫城市特色的集體共識。

  「到羅馬來,就照羅馬人的做。」

  愛上一座城市並不容易。九一一事件,讓紐約瞬間陷入了巨大的危機和恐慌,紐約人從市長朱利安尼一改常態的發言到全體動員的團結救難,清楚表達了城市之於個人的重要。在耶路撒冷,有超過兩成的人不工作,不足的稅收遲緩的經濟發展,卻趕不走追求心靈平靜的居民。

  如何尋找一座城市的精神
  身為政治理論學者的貝淡寧和德夏里特,選擇以「著地」的方式前往全球大城以漫遊和生活進行研究。透過個人軼事、參觀、訪談、歷史、政府公告、調查數據以及龐大的周邊材料(如文學、影視作品,旅遊指南……)等面向,不停地驗證觀點,以在地的聲音尋找屬於在地的「精神」。

  經過調查研究,作者將有利於發展「城市的精神」因素歸納如下:

  一、沒有明顯的貧富差距,也沒有民族或群體間的巨大鴻溝。
  二、長期與另外一座城市(通常是同一個國家)處於競爭狀態。
  三、城市身分的認同受到外來勢力的威脅。
  四、城市具有實質性權威立法保護。
  五、城市(曾)擁有偉大的規畫者推動城市改造計畫。
  六、來自外部的聲量(如一部電影)為城市的精神定調。

  這六項因素均可相對應於書中所列舉的十座城市,十座城市分別為:耶路撒冷、蒙特婁、香港、新加坡、北京、牛津、柏林、巴黎、紐約以及臺北。

  耶路撒冷:宗教之城
  世界三大一神信仰的聖地,均為耶路撒冷,從世界各地前來的信徒誠心地向「唯一」的神祈禱。也因宗教勢力的拉扯,撕裂了耶路撒冷祥和的氣氛。回歸寧靜的聖地風貌是耶路撒冷人的共同期待。

  蒙特婁:語言之城
  曾經,蒙特婁是加拿大政經中心,曾經是萬國博覽會以及奧運主辦城市,儘管擁有顯赫的履歷,最終蒙特婁不僅沒有成為世界一流大城,甚至在國內的地位也被多倫多取代,原因竟然是「法語」。

  新加坡:建國之城
  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國家,新加坡建國那天起,城市的精神完全與國家政策重疊。為求具備國際競爭力,富裕、多元、賢能,是城市/國家追求的目標。雖然失去了團結一致,卻成爲維繫新加坡的核心精神。

  香港:福利之城
  以自由貿易成爲亞洲世界級的城市,香港所代表的自由市場個人主義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展開,香港的資本社會並不以個人滿足為目標,相對地,更為重視社群以及公益……

  北京:政治之城
  從明代的燕京,到紫禁城的修築,再到新中國的打造,北京已是政治權力核心的代名詞,都市的發展以及大大小小的改變圍繞政治而生,無時上演著政治劇場。

  牛津:學術之城
  在這座距離倫敦90分鐘車程的小城裡,擁有不止一座大學,當然世人所熟知的是世界最早的大學:牛津大學。追求卓越是牛津市的目標,它們的精神表現在學習和學問。

  柏林:寬容之城
  當代的柏林散發著自由的精神,很難想像她在百年來歷經的摧殘。曾是反猶主義的中樞,作為首都的柏林也與國家一同分裂東西。今日的柏林精神已超越自由,而是寬容。

  巴黎:浪漫之城
  浪漫,不只是一頓燭光晚餐。巴黎的浪漫是源自「浪漫主義」的反動,是強調多元的發聲,是強調個人的創造性,是人文精神的彰顯……是人與農作物、牛羊雞的共存共榮。

  紐約:抱負之城
  二戰後的世界之都,金融與文化的世界都城,雄心勃勃的人到此一展長才,不斷革新與創造,讓自己和紐約永保活力。在極度發展的個人主義下,紐約卻能持續發展,全因「市民意識」的根植。

  台北:有人情味的進步之城
  歷經政權更迭之後,臺北容納了大江南北的風雲人物,在街廓與庭院裡移植了悠長的文明。尋求正義與幸福超越了籍貫與階級,臺北是友善的城市,它的友善來自於彼此的對話與認同。

  「城市的精神」,並非這十座城市所能概括,在全球化的世紀裡,「市民精神」將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既能彰顯城市的迷人面貌,也能避免因為民族、國家衍生的敵對狀態。最重要的是,希望閱讀此書的你也能開始澈底瞭解你所居住的城市,追尋它的精神,引以爲榮。

本書特色

  貝淡寧與德夏里特以「市民精神」為全球化下的人際關係找到了新定義,人的身分不再僅由社會來塑造,更有機會由城市來塑造。

  為了本書的寫作,貝淡寧和德夏里特「重回」人生各階段所居住的城市,前後歷時四年完成這項寫作計畫。也號召全球具備「市民精神」的城市寫作者參與進行,擴展出《城市的精神2:包容與認同》,包含了東京、倫敦、阿姆斯特丹、檳城、孟買……等城市。「市民精神/愛城主義」

  本書為最新中文繁體版,特別收錄了由林夏如和趙哲儀執筆的〈台北〉,以近代史的變革紛擾出發,寫出台北如何從族群的撕裂傷痛中走出,並對外來者展現出親和的力量。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台灣都市議題作家  邱秉瑜

  各界推薦
  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小說家/建築學者  阮慶岳
  建築評論家  王增榮

各界好評

  對於喜愛城市的人來說,他們的書是一段充滿激情、深刻並且鼓舞人心的探索當代城市體驗核心之旅。(城市之光咖啡館)

  政治理論中少有新想法,貝淡寧和艾維納・德夏里特肯定有所創新,而且十分出色:培養「城市的精神」是全球文化同質化下的最佳解藥。在九座城市中,以個人軼事、歷史和理論反思的創新和引人入勝的組合作為例子,他們寫出了一本閃閃發光的書,也是政治理論中的新事物。(麥克・瓦爾澤,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榮譽教授)

  在充斥著膚淺排名和商情調查的領域,《城市的精神》代表了審美對商業的勝利。貝淡寧和德夏里特透過在世界的大城漫步和生活──一種新穎而令人欽佩的方式,證明比任何理論都更有啟發性──貝淡寧和德夏里特解開了我們最喜愛的城市之謎。這本書既美麗,又富有洞察力。(帕拉格・柯納,《亞洲未來式》、《如何駕馭世界:給下一次文藝復興的成功之路》作者)

  這些回憶相似的親切感不禁喚醒了自身城市經歷的回憶和對照。學術知識往往深具啟發,且讓讀者深入瞭解展現在眼前的歷史脈動……閱讀完這些城市的肖像後,人們傾向以嶄新的視野「漫步」在自己的城市之中,準備好迎接驚喜和揭開層層隱藏的歷史。(佛羅里安・柯薩克,泰晤士高等教育)

 

作者簡介
貝淡寧,艾維納・德夏里特



作者簡介



貝淡寧(Daniel A. Bell)


  加拿大人,出生成長於蒙特婁,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研究領域主要為政治哲學、社群主義以及儒家學說。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曾為史丹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研究員。現為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著有《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東方遭遇西方》等書,與德夏里特合著《城市的精神》。

艾維納・德夏里特(Avner de-Shalit)

  以色列人,成長於耶路撒冷,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政治學教授,研究與教授主題為政治哲學、政治理論、環境問題、城市研究等領域。著有《城市與移民》、《群眾的力量》等書,與貝淡寧合著《城市的精神》。

2021繁體中文版特別收錄「台北」篇作者:

林夏如(Syaru Shirley Lin)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訪問教授,長期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林教授也是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非常駐資深研究員和「堅韌社會再造委員會」亞太中心主席,致力於籌建後疫情時代之經濟、健康與環境的永續發展。著有《台灣的中國兩難》,原文由美國史丹佛大學出版社發行;中文版由商周出版。目前研究主題為東亞(包括台灣)的高收入陷阱問題。台北出生的林夏如教授擁有香港大學博士學位,亦是哈佛大學的優等畢業生,在哈佛時為台灣文化學生會創會會長。她曾任高盛集團合夥人。

趙哲儀

  在台北出生長大。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曾任高盛集團亞洲分公司戰略部執行董事。現為聚焦超聲波基金會 (Focused Ultrasound Foundation) 理事和亞洲區顧問。喜好旅行、閱讀和研究宗教。



譯者簡介



吳萬偉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文學系碩士,現為武漢科技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翻譯研究所所長。譯有《城市的精神》、《賢能政治》等十餘部作品。
 

【回頭書】城市的精神:何以城市認同在全球化時代如此重要(如欲購買新書請洽客服)
Shipping Information
ZoneOrder Total (RM)Delivery Fee (RM)
West MalaysiaFlat Rate6.00
ZoneItems/WeightDelivery Fee (RM)
East MalaysiaFirst 1.00 kg13.00
Extra 1.00 kg5.00
SingaporeFirst 1.00 kg25.00
Extra 1.00 kg5.00
Australia, New ZealandFirst 1.00 kg159.77
Extra 0.50 kg52.65
Austria, Denmark, Finland, Ireland, Switzerland, RussiaFirst 1.00 kg157.78
Extra 0.50 kg34.31
Brunei, Cambodia, Laos, MongoliaFirst 1.00 kg175.10
Extra 0.50 kg87.14
Belgium,France, Germany, Netherlands, Spain, U.KFirst 1.00 kg150.94
Extra 0.50 kg30.46
ChinaFirst 1.00 kg96.44
Extra 0.50 kg25.35
Bangladesh, Brazil, Iraq, Pakistan, Qatar, S.Arabia, UAE, Sri Lank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South AfricaFirst 1.00 kg118.52
Extra 0.50 kg24.96
PhilippinesFirst 1.00 kg91.42
Extra 0.50 kg15.29
Canada, United States, MexicoFirst 1.00 kg162.58
Extra 0.50 kg35.90
Hong KongFirst 1.00 kg80.63
Extra 0.50 kg29.06
IndiaFirst 1.00 kg113.30
Extra 0.50 kg22.28
IndonesiaFirst 1.00 kg107.35
Extra 0.50 kg24.87
JapanFirst 1.00 kg112.97
Extra 0.50 kg35.03
MacauFirst 1.00 kg92.93
Extra 0.50 kg13.82
SingaporeFirst 1.00 kg74.75
Extra 0.50 kg21.49
TaiwanFirst 1.00 kg94.42
Extra 0.50 kg34.76
ThailandFirst 1.00 kg94.10
Extra 0.50 kg28.25
VietnamFirst 1.00 kg98.94
Extra 0.50 kg14.34
TOP